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s1为 cm,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4.00;2.00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即:

其中,代入上式得到:;又,代入,可以得到:.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击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木块长L,质量为M,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不变,子弹穿过木块后木块获得动能为EK.若只有木块或子弹的质量发生变化,但子弹仍穿过,则(  )
A、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大
B、M不变、m变大,则木块获得的动能可能变大
C、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大
D、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可能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测量物块P与软垫间的动摩擦因数时,提出了一种使用刻度尺和秒表的实验方案:将软垫一部分弯折形成斜面轨道与水平轨道连接的QCE形状,并将其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如图所示.将物块P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释放,物块沿粗糙斜面滑下,再沿粗糙水平面运动到B处静止,设物块通过连接处C时机械能不损失,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用秒表测得物块从A滑到B所用时间为2 s,用刻度尺测得A、C间距60 cm,C、B间距40 cm。求:

(1)物块通过C处时速度大小;

(2)物块与软垫间的动摩擦因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图是反映汽车(额定功率P额)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时间以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河北省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上、下滑的整个过程中( )

A、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B、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C、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M+m)g

D、物块m上下滑时加速度大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河北省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B=30kg的车厢B内紧靠右壁,放一质量mA=20kg的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对车厢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且F=120N,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得车厢B在最初t=2.0s内移动s=5.0m,且这段时间内小物块未与车厢壁发生过碰撞。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

A.车厢B在2.0s内的加速度为2.5m/s2

B.A在2.0s末的速度大小是4.5m/s

C.2.0s内A在B上滑动的距离是0.5m

D.A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力学单位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g、m/s、N是导出单位

B.kg、m、J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

D.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上 端A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1,传送带的速率为v2,且v2>v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和位置,下面哪个是可能的( )

A.从下端B离开,v=v1 B.从下端B离开,v<v1

C.从上端A离开,v=v1 D.从上端A离开,v<v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