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试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n12345
a/m•s-20.200.400.580.781.00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0.45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分析 (3)根据x-t图象的性质可明确各时刻对应的位移,根据位移公式可求得加速度;
(4)将点(2,0.40)作出,并用直线将各点连接即可得出图象;
(5)找出图象上的点,根据图象的性质以及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出小车的质量;
(6)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明确摩擦力带来的影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明确图象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应的x-t图象为曲线,由图象可知,当t=2.0s时,位移为:x=0.80m;
则由x=$\frac{1}{2}a{t}^{2}$代入数据得:a=0.40m/s2
(4)在图C中作出点(2,0.40),并用直线将各点相连,如图所示;
(5)由图c可知,当n=4时,加速度为0.78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4×0.01×9.8=(m+5×0.01)×0.78
解得:m=0.45kg;
(6)若木板水平,则物体将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则有:
nm0g-μ[mg+(5-n)m0g]=(m+5m0)a;
a=$\frac{n{m}_{0}g}{m+5{m}_{0}}$-$\frac{μ[mg+(5-n){m}_{0}g]}{m+5{m}_{0}}$=$\frac{{m}_{0}g+μ{m}_{0}g}{m+5{m}_{0}}n-\frac{μmg}{m+5{m}_{0}}$-$\frac{5{μm}_{0}g}{m+5{m}_{0}}$
故说明图象仍为直线,但不再过原点;并且斜率增大;故B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3)0.40; (4)如图所示;(5)0.45;BC.

点评 本题考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要求能明确实验原理,认真分析各步骤,从而明确实验方法;同时注意掌握图象的性质,能根据图象进行分析,明确对应规律的正确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虚线左侧存在非匀强电场,MO是电场中的某条电场线,方向水平向右,长直光滑绝缘细杆CD沿该电场线放置.质量为m1、电量为+q1的A球和质量为m2、电量为+q2的B球穿过细杆(均可视为点电荷).当t=0时A在O点获得向左的初速度v0,同时B在O点右侧某处获得向左的初速度v1,且v1>v0.结果发现,在B向O点靠近过程中,A始终向左做匀速运动.当t=t0时B到达O点(未进入非匀强电场区域),A运动到P点(图中未画出),此时两球间距离最小.静电力常量为k.
(1)求0~t0时间内A对B球做的功;
(2)求杆所在直线上场强的最大值;
(3)某同学计算出0~t0时间内A对B球做的功W1后,用下列方法计算非匀强电场PO两点间电势差:
设0~t0时间内B对A球做的功为W2,非匀强电场对A球做的功为W3
根据动能定理W2+W3=0
又因为W2=-W1
PO两点间电势差U=$\frac{W_3}{q_1}=\frac{W_1}{q_1}$
请分析上述解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1,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2.Q1与Q2的比值为(  )
A.$\frac{2}{5}$B.$\frac{1}{2}$C.$\frac{3}{5}$D.$\frac{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
B.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C.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地磁场方向都与地面平行
D.地磁场对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有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静电场的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
B.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
C.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
D.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物块a和b,其连线与墙垂直,a和b相距l,b与墙之间也相距l;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frac{3}{4}$m,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现使a以初速度v0向右滑动,此后a与b发生弹性碰撞,但b没有与墙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满足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一物体运动位移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该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曲线运动B.物体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C.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D.物体的机械能一定是逐渐减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如图1所示为利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①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2所示(其中一段纸带图中未画出).图中O点为打出的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的点A、B、C、D、E、F、G作为计数点.其中测出D、E、F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0.02s.由此可计算出物体下落到E点时的瞬时速度vE=3.04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代入图3中所测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将$\frac{1}{2}$vE2与gh2进行比较(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即可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从O点到E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某同学进行数据处理时不慎将纸带前半部分损坏,找不到打出的起始点O了,如图3所示.于是他利用剩余的纸带进行如下的测量:以A点为起点,测量各点到A点的距离h,计算出物体下落到各点的速度v,并作出v2-h图象.图4中给出了a、b、c三条直线,他作出的图象应该是直线a;由图象得出,A点到起始点O的距离为10.0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④某同学在家里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用细线的一端系住一个较重的小铁锁(可看成质点),另一端缠系在一支笔上,将笔放在水平桌面的边上,用较重的书压住.将铁锁拉至与桌面等高处(细线拉直),然后自由释放.在笔的正下方某合适位置放一小刀,铁锁经过时,细线立即被割断,铁锁继续向前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测得水平桌面高度为h,笔到铁锁的距离为l,笔到铁锁落地的水平距离为s.若满足s2=4l(h-l)(用l、h表示),即可验证铁锁从释放至运动到笔的正下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一端开口的粗细均匀的很长玻璃管,内有一段长24cm的水银柱封住一段空气柱,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空气柱长为80cm,大气压强为76cmHg,求:
(1)用使空气柱长变为78cm,必须向管内加入多少长的水银柱;
(2)若将管水平面放置管内空气柱长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