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总电阻R=9Ω的滑动变阻器通过分压式接法与两平行金属板M、N连接,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r=1Ω.从M板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m=1.0×10-12kg、电荷量q=+1.0×10-8C的带电粒子,经电场加速后从N板的小孔O射出,并从P点沿水平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B=0.1T的有界匀强磁场.该磁场的左边界与竖直方向成θ=30°角,右边界沿竖直方向,且P点到右边界的距离d=0.4m.不计空气阻力和带电粒子的重力,滑动变阻器滑片左侧部分的电阻记为R1,试求:
(1)当R1=4.5Ω时,求带电粒子从小孔O射出时的速度大小;
(2)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R1的值,仍从M板由静止释放带电粒子,欲使带电粒子从磁场左边界上的P点进入磁场后能从磁场的左边界射出,设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和P点之间的距离为s,求s的最大值和相应的R1的值.

分析 (1)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回路电流和MN两板的电压,由动能定理求出带电粒子从小孔O射出时的速度
(2)画出S最大时的粒子运动轨迹,求出半径,根据半径公式求速度,利用几何关系求S,利用动能定理求出MN之间的电压,最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R}_{1}^{\;}$

解答 解:(1)当${R}_{1}^{\;}=4.5Ω$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frac{E}{{R}_{变}^{\;}+r}=\frac{10}{9+1}=1A$
MN两板间的电压${U}_{MN}^{\;}=I{R}_{1}^{\;}=1×4.5=4.5V$
根据动能定理$q{U}_{MN}^{\;}=\frac{1}{2}m{v}_{0}^{2}$
解得${v}_{0}^{\;}=\sqrt{\frac{2q{U}_{MN}^{\;}}{m}}=300m/s$
(2)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和P点之间的距离S最大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和右边界相切,轨迹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知R=d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m\frac{{v}_{\;}^{2}}{R}$
解得$R=\frac{mv}{qB}=d$
$v=\frac{qBd}{m}$
代入数据解得v=400m/s
根据动能定理$q{U}_{MN}^{′}=\frac{1}{2}m{v}_{\;}^{2}$
${U}_{MN}^{′}=\frac{m{v}_{\;}^{2}}{2q}=8V$
${U}_{MN}^{′}=I{R}_{1}^{\;}$
解得${R}_{1}^{\;}=8Ω$
${S}_{max}^{\;}=2Rcos30°=0.4\sqrt{3}=\frac{2\sqrt{3}}{5}m$
答:(1)当R1=4.5Ω时,求带电粒子从小孔O射出时的速度大小300m/s;
(2)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R1的值,仍从M板由静止释放带电粒子,欲使带电粒子从磁场左边界上的P点进入磁场后能从磁场的左边界射出,设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和P点之间的距离为s,求s的最大值$\frac{2\sqrt{3}}{5}m$和相应的R1的值8Ω.

点评 本题题考查了粒子在电场与磁场中的运动,分析清楚离子的运动情况是求解的关键和基础,考查综合应用电路、磁场和几何知识,处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做平抛运动的小球的初动能为9J,它落在斜面上P点时的动能为(  )
A.12JB.14 JC.15 JD.21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供选择的重物有以下四个,应选择C.
A.质量为100g的木球                B.质量为10g的砝码
C.质量为200g的重锤                D.质量为10g的塑料球
(2)下面列出一些实验步骤:
A.将重物与纸带连接好,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上端用手提着,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
C.用天平称重物和夹子的质量;
D.先释放纸带后再接通电源.
E.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F.拆下导线,整理器材.在三条纸带中选出较好的一条;进行计算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G.切断电源,更换纸带,重新进行两次实验.
对于本实验以上步骤中,不必要的两个步骤是CE;错误的步骤是D.(填写字母代号)
(3)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甲、乙、丙三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打出三条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1、2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8cm、0.19cm和0.25cm.可见其中肯定有一位学生在操作上有错误,错误操作者是:丙.
(4)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Ep=0.49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0.48 J(取g=9.8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通过计算,数值上△Ep>△Ek(填“>”“=”或“<”)这是因为下落过程存在阻力,使一部分得重力势能转化为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关于近代物理学的结论中,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一个氘核(${\;}_{1}^{2}$H)与一个氚核(${\;}_{1}^{3}$H)聚变生成一个氦核(${\;}_{2}^{4}$He)的同时,放出一个中子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也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采用了很多科学的方法,总结出了大量的物理规律.下列有关物理学家的贡献和物理方法的运用正确的是(  )
A.观察两物体间的微小形变时,将支持物换用海绵垫观察的方法是极限法的思想
B.为测定排球下落时对地面的冲击力,把排球表面用水湿润让其下落到白纸上,再将白纸放在台秤上向下压球,使球刚好遮住水印,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此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C.安培最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实了这一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大小B=0.3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分布在半径R=0.20m的圆形区城内,圆的水平直径上方竖直分界线MN的左侧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杨,竖直分界线MN右侧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扬强度大小均为E=4$\sqrt{3}$×104V/m,在圆的水平直径AOC的A点有一粒子源,同时沿直径AO方向射出速度分别为v1=$\sqrt{3}$×106m/s和v2=3$\sqrt{3}$×106m/s的带正电的两个粒子,如果粒子的比荷$\frac{q}{m}$=5.0×107C/kg,且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两个粒子分别离开磁扬后进人电场时的位置到圆形磁场水平直径的距离;
(2)两个粒子第二次到达电杨边界时的位置到圆形磁场水平直径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质量为m=1kg的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上移动l=10m,摩擦阻力f=8N,则(  )
A.拉力做功为100JB.重力做功为100J
C.摩擦力做功为-80JD.合力做功为18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B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A、B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则这对摩擦力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都克服摩擦力做功B.摩擦力对A做正功
C.摩擦力对B做负功D.摩擦力对A、B都不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2013年年底,搭载着嫦娥三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已知地球半径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地球质量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地球半径R=6.4×103 km.
(1)若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160N,将它放置在探月卫星嫦娥三号中,在卫星以加速度a=$\frac{g}{2}$ 随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当物体与卫星中的支持物间的相互挤压力为90N时,卫星距离地球表面有多远?
(2)设想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做自由落体实验,某物体从离月球表面20m处自由下落,约经多长时间落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