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
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
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
C.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向心加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小
D.因为机械能守恒,所以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相等

分析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即可比较出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若要进入轨道Ⅲ,需减速.比较在不同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直接比较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就可得知.卫星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在P点需减速.

解答 解:A.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卫星在轨道Ⅲ上的半径大于月球半径,根据$G\frac{Mm}{{r}^{2}}=m\frac{{v}^{2}}{r}$,得v=$\sqrt{\frac{GM}{r}}$,可知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故A正确.
   B.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若要进入轨道Ⅲ,需减速.故B错误.
   C.卫星在在轨道Ⅲ上和在轨道Ⅰ上经过P时所受万有引力相等,所以加速度也相等,故C错误.
   D.卫星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在P点需减速.动能减小,而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机械能守恒,所以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Ⅱ上多.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卫星的变轨过程,这类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同时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8N和10N,合力的大小(  )
A.一定是18NB.可能是1NC.可能是8ND.不可能是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滨江实验室里有表头内阻r=500欧,满偏电流I=2毫安的灵敏电流表,现要将其改装成量程U=15伏的电压表,则要串联(填串联或并联)一个阻值为7000欧的分压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有下列不同的结果:
A.2.4cm      B.2.37cm      C.2.372cm      D.2.375cm
其中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是B;用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mm的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是C.(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7年11月7日正式宣布:自成为月球卫星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已被成功调整到约200公里高度的圆形轨道,至此,“嫦娥一号”卫星发射试试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另外,日本的“月亮女神”卫星也已于2007年10月21日前后进入高度约100公里的最终圆形绕月观测轨道.由以上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嫦娥一号”卫星的运动周期比“月亮女神”卫星的运动周期大
B.“嫦娥一号”卫星的线速度比“月亮女神”卫星的线速度大
C.“嫦娥一号”卫星的角速度比“月亮女神”卫星的角速度大
D.“嫦娥一号”卫星的加速度比“月亮女神”卫星的加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一带电油滴悬浮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之间的P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极板A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P点上方,其它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将向下运动B.液滴将向上运动
C.极板带电荷量将增加D.极板带电荷量将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甲、乙两运动员同时从水流湍急的河岸下水游泳,甲在乙的下游且速度大于乙.欲使两人尽快在河中相遇,则应选择的游泳方向是(  )
A.都沿虚线方向朝对方游B.都偏离虚线偏向下游方向
C.甲沿虚线、乙偏离虚线向上游方向D.乙沿虚线、甲偏离虚线向上游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有一个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有一个负试探电荷从A移动到B,已知该电荷只受电场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荷一直在减速B.该电荷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该电荷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该电荷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以下是力学实验中的三个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力学实验共同的物理思维方式是(  )
A.极限的思维方法B.放大的思维方法
C.猜想的思维方法D.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