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ABCD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水平,长L=1米,A点比BC高出H=10米,AB和CD段轨道光滑.一质量为m=1千克的物体,从A点以v0=2米/秒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h=9.8m的D点时速度为零.g取10m/s2,求:
(1)物体与BC轨道的滑动摩擦系数;
(2)物体第14次经过C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离B点的距离.

分析 (1)分析从A到D过程,由动能定理求解.
(2)物体第14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13次,由动能定理求解.
(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求解.

解答 解:(1)分析从A到D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H)-μmgSBC=0-$\frac{1}{2}$mv${\;}_{0}^{2}$
-1×10(9.8-10)-μ×10×1=0-$\frac{1}{2}×1×{2}^{2}$
解得:μ=0.4
(2)物体第14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13次,由动能定理得:
mgH-13μmgSBC=$\frac{1}{2}$mv2$-\frac{1}{2}m{v}_{0}^{2}$
代入数据有:10×10-13×0.4×10×1=$\frac{1}{2}×1{v}^{2}$$-\frac{1}{2}×1×{2}^{2}$
解得:v=10m/s
(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s=0-$\frac{1}{2}$mv${\;}_{0}^{2}$
代入数据有:10×10-0.4×10×1s=0$-\frac{1}{2}×1×{2}^{2}$
解得:s=24m
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了24次后,故离B的距离为0
答:(1)物体与BC轨道的滑动摩擦系数是0.4.
(2)物体第14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10m/s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离B的距离为0m

点评 选取研究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动能定理的优点在于适用任何运动包括曲线运动.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求速度、力、功、位移等物理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小球A、B,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线悬在等高的O1、O2点,系A球的悬线比系B球的悬线长.把两球的悬线均拉至水平后将小球无初速释放,则两球经各自的最低点时(  )
A.A球的速度大于B球的速度B.A球的悬线拉力等于B球悬线的拉力
C.A球的重力势能等于B球的重力势能D.A球的机械能等于B球的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级方程式(F1)汽车大赛中,冠军舒马赫驾驶着一辆总质量是M的法拉利赛车,在经过一半径为R的水平弯道时速度为v.为提高赛车的性能,工程师在设计赛车的形状时,使其上下方空气存在一个压力差--气动压力(行业术语),从而增大了赛车对地面的正压力.行业中将正压力与摩擦力的比值称为侧向附着系数,用μ表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上述赛车转弯时不致侧滑,试求赛车转弯时:
(1)所需的向心力为多大?
(2)所需的摩擦力为多大?
(3)所需的气动压力至少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是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64.7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ABC.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D.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在固定的竖直圆环内侧,一小球连续做圆周运动,设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小球始终没有脱离圆周轨道.当它第4次经过最低点时速率为7m/s,第5次经过最低点时速率为5m/s,那么当它第6次经过最低点时速率(  )
A.一定是3m/sB.一定是1m/sC.一定大于1m/sD.一定小于1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粗糙曲面AB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P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实验时将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m从曲面AB上的某点自由释放,小物块通过光电门P后停在水平面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0.375cm;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光电门与C点间的距离s,动摩擦因数μ=$\frac{{d}^{2}}{2g{t}^{2}s}$(利用测量的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给出了图甲和图乙两种电路.

①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选择图甲所示的电路(填“图甲”或“图乙”)
②实验中测出了多组U、I值,画出U-I图象如图丙,则待测电源的电动势为1.45V,该电源的内阻为0.78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粒子从初速度为零的状态经过加速电压为U的电场后,哪种粒子的速率最大(  )
A.质子B.氘核C.α粒子D.钠离子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在某一水平面上有一轨道AC,其中AB段光滑,BC段粗糙,BC段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有一质量为m=2kg的滑块从A点出发,以初速度v0=4m/s向右运动,恰能到达BC的中点,若滑块以初速度v0=4m/s从A点滑出的同时,给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大小为1N的力F,则物体刚好能到达C,求:
(1)B到C的距离.
(2)有力作用时,滑块从A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3)A到B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