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看到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10m/s2( )

A.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

B. 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

C. 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

D. 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

【答案】B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应该相等,即tAB=tBC=tCD,选项A错误;由图可知,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选项B正确;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相等时间的位移关系可知,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xAB:xBC:xCD=1:3:5 ,选项C正确;根据v=gt可知,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vB:vC:vD=1:2:3,选项D错误;故选B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一个电池组和一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正确的有

A. 电阻的阻值为15Ω

B. 电池内阻是0.2Ω

C. 将该电阻接在该电池组两端,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15W

D. 改变外电阻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内电阻为,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位于中点时,A、B、C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且亮度相同,则( )

A. 三个小灯泡中,A灯电阻最大,B灯电阻最小

B. 当滑片P移动时,若A灯变亮,则C灯变暗

C. 当滑片P移动时,若B灯变亮,则C灯变亮

D. 当滑片P移动时,A、B两灯不可能同时变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确保弯道行车安全,汽车进入弯道前必须减速.如图所示,AB为进入弯道前的平直公路,BC为水平圆弧形弯道.已知AB段的距离SAB=14m,弯道半径R=24m.汽车到达A点时速度vA=16m/s,汽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要确保汽车进入弯道后不侧滑.求汽车

(1)在弯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

(2)在AB段做匀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两个带电小球A、B分别处于光滑绝缘的竖直墙面和斜面上,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于B球,两球在图示位置静止.现将B球沿斜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A球随之向上移动少许,两球在虚线位置重新平衡。重新平衡后与移动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墙面对A的弹力变大

B. 斜面对B的弹力不变

C. 推力F变大

D. 两球之间的距离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0N拉力F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10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N/m

B.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0N/m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0N/m

D.根据公式k=,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m恰好能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1;若用沿斜面向下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2;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推动物块,使物块减速下滑,斜面体还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3.则( )

A. F2F3F1 B. F3F2F1 C. F1=F2=F3 D. F2F1F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小球用细绳拴着吊在行驶的汽车后壁上,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已知g = 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汽车匀速运动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车后壁对小球的压力。

(2)当汽车以a1=2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

(3)当汽车以a2=10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静止时,车内的人从矩形车窗ABCD看到窗外雨滴的运动方向如①所示(设雨滴匀速下落).在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阶段的t1t2两个时刻,看到雨滴的运动方向分别如②③所示.EAB的中点,则(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