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滑轮的轻杆沿竖直方向,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C的质量为2m,A、B质量均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滑轮受到轻杆的作用力为$\sqrt{3}$mg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mg
C.B受到C间摩擦力大小为$\frac{1}{2}$mg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为$\frac{5}{2}$mg

分析 先对A受力分析求出绳子上的张力大小,再对滑轮分析,求出杆对滑轮的作用力;
分别对B和BC整体进行分析,根据正交分解法可求得摩擦力以及支持力的大小.

解答 解:对A分析可知,A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因此绳子的拉力大小为mg; 滑轮受两绳子的拉力和杆的作用力而处于平衡,则杆的作用力等于两绳子上的拉力的合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二力的合力F=$\sqrt{3}$mg,故A正确;
B、对BC整体分析可知,整体水平方向上受拉力的分力和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故摩擦力f=mgcos30°=$\frac{\sqrt{3}}{2}$mg,故B错误;
C、对B分析可知,B受重力、拉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则可知,B受到的摩擦力f'=mg-mgsin30°=$\frac{1}{2}$mg,故C正确;
D、对BC整体分析可知,竖直方向受重力、支持力和绳子向上的分力作用,由平衡条件可知N=3mg-mgsin30°=$\frac{5}{2}$mg,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多物体的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做好受力分析,再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有一台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1,两个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2和n3,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分别为U1、U2、U3,电流分别为I1、I2、I3,如图所示,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A.U1:U2=n1:n2       U2:U3=n2:n3B.I1:I2=n2:n1    I1:I3=n3:n1
C.I1=I2+I3D.I1U1=I2U2+I3U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两个半球拼成的球形容器,内部被抽成真空,球形容器半径为R,大气压强为P,要使两半球分开两侧拉力至少为(  )
A.4πR2PB.2πR2PC.πR2PD.$\frac{π{R}^{2}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物体在水平面内参与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运动,x方向做初速度为15m/s加速度为4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y方向做初速度为20m/s加速度为3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A.物体做直线运动B.物体做曲线运动
C.不能求出物体3s末的速度D.能求出物体3s末的位置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钢球斜面实验,他在实验中用过的方法有(  )
A.用秒表计时,并用刻度尺测量位移
B.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角度下$\frac{x}{{t}^{2}}$值的大小
C.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D.用闪光照相法拍摄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进行数据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开始运动时刻比乙早t1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乙物体的速度比甲物体的速度大D.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地面或旗杆作为参考系的
B.某同学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200m决赛中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C.某中学每天早上开始上课时间是8:00指的是时间
D.矢量都是有方向的,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
(1)0-1秒内速度变化量是多少?
(2)1-3秒内的位移是多少?
(3)3-4秒内加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一号卫星和二号卫星分别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3,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4,则:
(1)一号卫星和二号卫星的线速度之比为多少?
(2)一号卫星和二号卫星的周期之比为多少?
(3)一号卫星和二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