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frac{1}{{m}_{2}}$图象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F=m1g,作出a-F图象,他可能作出图2中丙 (选填“甲”、“乙”、“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frac{1}{{m}_{2}}$-a图象如图3.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b}{gk}$,钩码的质量m1=$\frac{1}{gk}$.
(4)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4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s,图中长度单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0.46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的话,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得出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小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然后结合图象的斜率与截距,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 解:(1)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B错误.
C、为了使钩码的重力表示绳子的拉力,应满足m1应远小于m2,故C错误.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若作a-m图线,图线为曲线,无法得出a与m的定量关系,所以应作a-$\frac{1}{{m}_{2}}$图象,故D正确.
(2)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故图线为丙.
当不满足m1<<m2时,随m1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a逐渐减小,故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不满足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选:C.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1g-μm2g=m2a;
结合$\frac{1}{{m}_{2}}$-a图象,可得:$\frac{1}{{m}_{2}}=\frac{μ}{{m}_{1}}+\frac{1}{{m}_{1}g}a$,
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因此钩码的质量m1=$\frac{1}{gk}$,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b}{gk}$.
(4)根据${x}_{4}-{x}_{1}=3a{T}^{2}$得,加速度a=$\frac{{x}_{4}-{x}_{1}}{3{T}^{2}}=\frac{(2.62-1.24)×1{0}^{-2}}{3×0.01}$=0.46m/s2
故答案为:(1)D(2)丙、C(3)$\frac{b}{gk}$,$\frac{1}{gk}$,(4)0.46m/s2

点评 会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小桶(及砝码)的质量m,对于图象问题,关键得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图线的斜率和截距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上星期五运动会,甲、乙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待机全力奔出.
(1)若要求乙接棒时的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乙应在距离甲多远处起跑?
(2)若最大速度为v=10m/s,在甲距离乙x0=6m时,乙才全力奔出,甲在乙奔出时立即改为以a1=1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到零为止,则此过程中经过多长时间甲、乙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小组设计了使用位移传感器的图1所示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下滑的加速度,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静止释放,计算机描绘了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计算t0时刻速度v=$\frac{{s}_{0}-{s}_{2}}{2{t}_{0}}$,木块加速度a=$\frac{2{s}_{1}-{s}_{0}-{s}_{2}}{{{t}_{0}}^{2}}$(用图中给出的s0、s1、s2、t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一个质量m=0.5kg的滑块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推力F作用,以v0=10m/s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上滑.(sin37°=0.6,cos37°=0.8取g=10m/s2
(1)作出滑块的受力分析图,将F和重力进行正交分解,并且求出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滑块运动到A点时立即撤去推力F,求这以后滑块上滑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使用螺旋测微器测某金属丝直径如图1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0.590mm.

(2)使用多用电表粗测某一电阻,操作过程分以下四个步骤,
请把第②步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开关置于电阻×100档.
②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档调零旋钮,使指针在电阻的“0”刻度处.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电阻的两端相接,读出被测电阻的阻值.
④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最高档或“off”档.
(3)若上述第③步中,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粗测电阻值为2200Ω.
(4)为了用伏安法测出某小灯泡的电阻(约为5Ω).有以下实验器材可供选择:
A.电池组(3V,内阻约为0.3Ω)
B.电流表(0~3A,内阻约为0.025Ω)
C.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25Ω)
D.电压表(0~3V,内阻约为3KΩ)
E.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15KΩ)
F.滑动变阻器(0~10Ω,额定电流1A)
G.滑动变阻器(0~1750Ω,额定电流0.3A)
H.电键、导线
①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并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应选择的电流表是C,电压表是D,滑动变阻器是F(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②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如图3的虚线框内,并按电路图用铅笔画线连接实物图(图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两根正对的平行金属直轨道MN、M′N′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轨道之间的距离l=0.50m.轨道的M、M′之间有一阻值R=0.50Ω的定值电阻,NN′端与两条位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光滑金属轨道NP、N′P′平滑连接,两半圆轨道的半径均为R0=0.50m.直轨道的右端处于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B=0.60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区域的宽度d=0.80m,且其右边界与NN′重合.现有一质量m=0.20kg、电阻r=0.10Ω恰好能放在轨道上的导体杆ab静止在距磁场的左边界s=2.0m处.在与杆垂直的水平恒力F=2.0N的作用下ab杆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磁场的左边界时撤去F,导体杆ab穿过磁场区域后,沿半圆形轨道运动,结果恰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PP′.已知导体杆ab在运动过程中与轨道接触良好,且始终与轨道垂直,导体杆ab与直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轨道的电阻可忽略不计,g取10m/s2.求:
(1)导体杆刚进入磁场时,通过导体杆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导体杆刚穿出磁场时速度的大小;
(3)导体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整个电路产生的焦耳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此时刻第3滴水离地面多高?(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的空间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各边界面相互平行,Ⅰ区域存在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104V/m,方向垂直边界面向右,Ⅱ、Ⅲ区域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分别为垂直纸面向外和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2B2=2.0T.三个区域宽度分别为d1=5.0m、d2=2.5m,d3=5.0m,一质量m=1.6×10-9kg、电荷量q=+1.6×10-6C的粒子从O点由静止释放,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粒子离开Ⅰ区域时的速度大小v;
(2)粒子在Ⅱ区域内运动时间t;
(3)粒子离开Ⅲ区域时速度与边界面的夹角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一带有四分之一光滑圆弧滑道的木块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圆弧滑道的圆心为O点,OA和OB分别为水平半径和竖直半径.现让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木块始终静止).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在小滑块A点下滑到B点的过程中,地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A.$\frac{mg}{2}$B.mgC.$\frac{3mg}{2}$D.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