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物体A重20N,物体B重100N,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各物都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求:
(1)OC绳子的张力
(2)OB绳子的张力
(3)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

分析 先对A物体分析,明确拉力大小,再对结点O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明确三绳子拉力的大小关系,由几何关系即可求得OB和OC的拉力;再对B物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出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解答 解:(1、2)对A分析可知,A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作用而处于静止,则可知绳子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再对O点分析可知,O受三绳子的拉力而处于静止,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OC的张力FC=$\frac{{m}_{A}g}{sin45°}$=$\frac{20}{\frac{\sqrt{2}}{2}}$=20$\sqrt{2}$N;
OB的张力FB═$\frac{{m}_{A}g}{sin45°}$=$\frac{20}{\frac{\sqrt{2}}{2}}$=20$\sqrt{2}$N;
(3)对B分析可知,B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f=FB=20$\sqrt{2}$N.
答:(1)OC绳子的张力为20$\sqrt{2}$N;
(2)OB绳子的张力20$\sqrt{2}$N;
(3)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20$\sqrt{2}$N.

点评 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要注意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作出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在求解B受到的摩擦力时要注意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只能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如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2)图2是实验所得纸带,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和s3.a可用s1、s3和△t表示为a=$\frac{{s}_{3}-{s}_{1}}{50(△t)^{2}}$.
图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24.0mm,s3=47.0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5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一电子具有100eV的动能.从A点垂直于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中,当从D点飞出电场时,速度方向跟电场强度方向成150角.则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AB=-30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C.两物体在25s时相遇D.甲比乙运动得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静止的光滑球A受道斜面(注意不是挡板)对它的支持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a、b、cB.c、b、aC.b、a、cD.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一重量为G=10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要想把物体从静止开始移动,水平拉力必须达到30N.求:
①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
②当水平拉力为F1=15N时,物体所受摩擦力f1=?
③当水平拉力为F2=50N时,物体所受摩擦力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半径为R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如图所示.现将小球置于圆环最高点C,然后给一个向左的初速度v0,使小球沿圆环到达与圆心等高的A点,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球在A点受到圆环弹力的大小
(2)若小球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rac{3}{4}$mg,仍然让小球从C点开始向左运动,要想小球沿圆环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初速度v0至少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参考系是江岸
B.我们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太阳为参考系
C.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D.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质点从A到B沿直线运动,已知其初速度为零.从A到中间某一点C的加速度为a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从C到B加速度大小为a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AB=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A到B的平均速度$\overline v=\frac{{{v_A}+{v_C}}}{2}=0$
B.从A到B的平均速度$\overline v=\frac{1}{2}\sqrt{\frac{{2{a_1}{a_2}L}}{{{a_1}+{a_2}}}}$
C.通过C点时的即时速度${v_C}=\sqrt{\frac{{2{a_1}{a_2}L}}{{{a_1}+{a_2}}}}$
D.AC:CB=a2:a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