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6?海淀区二模)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质量为M的长平板B,在平板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P由静止开始落下.在平板上方附近存在“相互作用”的区域(如图中虚线所示区域),当物块P进入该区域内,B便会对P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使得P恰好不与B的上表面接触,且f=kmg,其中k=11.在水平方向上P、B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已知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3,平板和物块的质量之比M/m=10.在P开始下落时,平板B向右运动的速度v0=1.0m/s,P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相互作用区域经历的时间t0=2.0s.设平板B足够长,保证物块P总能落到B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域内,忽略物块P受到的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2)从物块P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
分析:(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求出物体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的速度大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进入相互作用区域的加速度,通过运动学公式,抓住运动的对称性求出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2)根据动量定律求出在一个周期内动量的变化量,得出速度的变化量,从而通过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求出物块P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
解答:解:(1)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的速度为V1,则
v1=gt0=20m/s                                
物块P从进入相互作用区域到速度减小为零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平板的相互作用,设物块在相互作用区域内的下落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kmg-mg=ma
设在相互作用区域内的下落时间为t,根据运动学公式
t=
v1
a

而物块从开始下落到回到初始位置的时间
T=2(t+t0)=
2k
k-1
t0
=4.4s.
(2)设在一个运动的周期T内,平板B的速度减小量为△v,根据动量定理有
μMg?2t0+μ(Mg+f)?2t=M△v
解得      △v=
2μgkt0(1+
m
M
)
k-1
=9.7×10-3m/s.                       
P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 n=
v0
△v
=10.3,
n应取整数,即n=10.                                            
答:(1)物块P从开始下落到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为4.4s.
(2)从物块P开始下落到平板B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为10.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动量定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等,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需加强这类题型的训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海淀区二模)如图1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为n1=1100匝,副线圈匝数n2=180匝,交流电源的电压u=220
2
sin120πt(V),电阻R=36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海淀区二模)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着的物体,从A点开始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到B点,物体经过A、B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则在此过程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海淀区二模)将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乙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若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则仅在分子力作用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海淀区二模)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实验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可见光照射阴极K,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海淀区二模)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同位素铝核
 
28
13
Al放出α粒子(即
 
4
2
He)后,产生的反冲核Y(即
 
24
11
Na)和α粒子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