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电源电动势$E=\frac{{{W_{\;}}}}{q}$ | B. | 导体电阻$R=\frac{{{U_{\;}}}}{I}$ | ||
C. | 电容器的电容$C=\frac{{{ε_r}S}}{4πKd}$ | D. | 电流强度$I=\frac{{{q_{\;}}}}{t}$ |
分析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
解答 解:A、电动势公式$E=\frac{{{W_{\;}}}}{q}$是电动势的定义式,故A不符合题意.
B、导体电阻$R=\frac{{{U_{\;}}}}{I}$,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属于比值法定义.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的,电容器的电容$C=\frac{{{ε_r}S}}{4πKd}$是电容器电容决定式,本身定义式,故C符合题意.
D、电流强度$I=\frac{{{q_{\;}}}}{t}$,电流I等于流过导体的某横截面与时间t的比值,属于比值法定义,故D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不属于比值法定义的,故选:C
点评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比如: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加速度、电阻、电容等等.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并提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
B. | 库伦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倍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 |
C. |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 |
D. | 法拉第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G1 和G2 的指针都立即回到零点 | |
B. | G1 的指针立即回到零点,而G2 的指针缓慢地回到零点 | |
C. | G1 的指针缓慢地回到零点,而G2 的指针先立即偏向左方,然后缓慢地回到零点 | |
D. | G1 的指针先立即偏向左方,然后缓慢地回到零点,G2的指针缓慢地回到零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 |
B. | 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 |
C. |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 | |
D. | 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 |
E. |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第一次入射时光的方向未发生偏折,说明此时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中相同 | |
B. | 一、二两次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经历的时间相同 | |
C. | 一、二两次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 |
D. | 一、二两次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质点的速度方向在0~4s内始终未变 | |
B. | 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在0~4s内始终未变 | |
C. | 在1~2s内质点的加速度数值最小 | |
D. | 在3~4s内质点运动的距离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C段中B点的电势最低 | |
B. | 一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增加 | |
C. | UAB>UBC | |
D. | 一负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C点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