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物块A和B用轻绳相连悬挂在轻弹簧下端静止不动,如图所示,连接A和B的绳子被烧断后,A上升到某位置时的速度为v,这时B下落的速度为u,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M,则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块A的冲量为(  )
A.mvB.mv-MuC.mv+MuD.mv+mu

分析 对A、B两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出弹簧的弹力对A的冲量.

解答 解:以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对B:-Mgt=-Mu-0,
对A:I-mgt=mv-0,
解得:I=mv+mu;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弹簧的冲量,应用动量定理即可正确解题,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有一物体由某一固定的长斜面的底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其动能Ek随离开斜面底端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为m=1kgB.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f=2N
C.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t=2sD.斜面的倾角θ=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三段轻绳子吊着一个物体,AC和BC两段绳子互相垂直,且BC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о.已知BC绳子受到的拉力大小为30N,则物体的重力大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2013年春天,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大旱,某地在实施人工降雨时,竖直向上发射的气象火箭弹,先以2g的加速度向上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0后,变为匀速运动,再经时间t0后爆炸.下列关于其爆炸前运动的速度图象(v-t图)和加速度图象(a-t图)的描述,正确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两列波在空间相遇能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已知A点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一定是两列波的波峰叠加的位置
B.B点的位移一定小于A点的位移
C.经过一段时间以后A点可能成为减弱点,B点可能成为加强点
D.A点永远是加强点,B点永远是减弱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现要测量一电动势约为4.5V,内阻约为5Ω的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电压表(0-6V)、电流表(0-200mA、内阻rA=5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10Ω)、定值电阻(R0=2Ω)一个,导线若干.

(1)把题中所给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组成一个电路,如图甲所示,按照这样的电路进行实验,能够完成测量任务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将给定的电阻R0利用起来,在空白处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并说明你这样做的道理:
(2)根据所给实物在图乙上连线.
(3)利用测量量表示电动势和内阻E=$\frac{{U}_{2}{I}_{1}-{U}_{1}{I}_{2}}{{I}_{1}-{I}_{2}}$,r=$\frac{2({U}_{2}-{U}_{1})}{7({I}_{1}-{I}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水平圆盘中心O处焊接一光滑直杆,杆与盘夹角为θ,杆上套一小球,当圆盘绕通过中心O的竖直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杆上A处刚好相对静止,若使圆盘转动角速度增至2ω,则(  )
A.小球仍将在A处,与杆相对静止转动
B.小球将在A处上方某处,与杆相对静止转动
C.小球将在A处下方某处,与杆相对静止转动
D.小球将不能与杆相对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用g、R、G来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可以用的式子是(  )
A.$\frac{3g}{4πRG}$B.$\frac{3g}{{4π{R^2}G}}$C.$\frac{g}{RG}$D.$\frac{g}{{{R^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路面上,有一质量为m1=5kg的无动力小车以匀速率v0=2m/s向前行驶,小车由轻绳与另一质量为m2=25kg的车厢连结,车厢右端有一质量为m3=20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开始物体静止在车厢上,绳子是松弛的.求:
(1)当小车、车厢、物体以共同速度运动时,物体相对车厢的位移(设物体不会从车厢上滑下);?
(2)从绳拉紧到小车、车厢、物体具有共同速度所需时间.(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