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质量是0.2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37°的斜面底端,在沿斜面向上方向大小为2N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滑动了4m,然后撤去力F,已知物块跟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是0.25,g取10m/s2.求:
(1)物块还能沿斜面上升多长时间?
(2)物体回到斜面底端的速度.

分析 此题的物理过程看起来简短,但后一过程即撤去外力后先匀减速至零,返回时做匀加速运动,应该是三个过程.
(1)有拉力时,加速过程是已知力求运动,即末速度和上升的位移.撤去外力后,由于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物体将向上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据牛顿运动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规律求时间和位移.
(2)返回时,物体做匀加运动,同样是已知运动求力,只是加速发生变化,总位移是上升过程两个阶段的位移之和.

解答 解:(1)有拉力时,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
${a}_{1}=\frac{F-mgsin37°-μmgcos37°}{m}=\frac{2-0.2×10×0.6-0.25×0.2×10×0.8}{0.2}=2m/{s}^{2}$
经过x=4m的加速后,经历的时间:
${t}_{1}=\sqrt{\frac{2x}{{a}_{1}}}=\sqrt{\frac{2×4}{2}}s=2s$
向上加速的位移:
${x}_{1}=\frac{1}{2}{a}_{1}{{t}_{1}}^{2}=\frac{1}{2}×2×{2}^{2}m=4m$
此过程的末速度:
v1=a1t1=2×2m/s=4m/s
撤去外力后,物体向上匀减速的加速度:
${a}_{2}=gsin37°+μgcos37°=(10×0.6+0.25×10×0.8)m/{s}^{2}=8m/{s}^{2}$
减速到零的时间:
${t}_{2}=\frac{0-{v}_{1}}{-{a}_{1}}=\frac{0-4}{-8}s=0.5s$
所以,还能沿斜面上升的时间为0.5s
还可求出还能向上滑行的距离:
${x}_{2}=\frac{0-{{v}_{1}}^{2}}{-2{a}_{2}}=\frac{{4}^{2}}{2×8}m=1m$
(2)之后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a}_{3}=gsin37°-μgcos37°=4m/{s}^{2}$
到达斜面底端的位移:
x3=x1+x2=5m
到达底端的速度:
${v}_{3}=\sqrt{2{a}_{3}{x}_{3}}=\sqrt{2×4×5}m/s=4.47m/s$
答:(1)物块还能沿斜面上升时间为0.5s  
(2)物体回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4.47m/s

点评 此题三个过程均是已知受力求运动,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规律求相关运动量.注意三个过程的加速度均不相同、前一过程的末状态是后一状态的初状态、前两个过程的总位移是最后一个过程的位移.这种题型只能算完前一过程量,再向下继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机械能守恒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A、B是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C是质量为M的重物,A、B间由轻弹簧相连.A、C间由轻绳相连.在物块B下放置一压力传感器,重物C下放置一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速度传感器相连.当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时,就触发速度传感器测定此时重物C的速度.整个实验中个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操作如下:
(1)开始时,系统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细绳拉直但张力为零.现释放C,使其向下运动,当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时,触发速度传感器测出C的速度为v.
(2)在实验中保持A、B质量不变,改变C的质量M,多次重复第(1)步.
①该实验中,M和m大小关系必须满足M大于m(选题“小于”、“等于”或“大于”).
②为便于研究速度v与质量M的关系,每次测重物的速度时,其已下降的高度应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根据所测数据,为得到线性关系图线,应作出$\frac{1}{m+M}$(选填“v2-M”、“v2-”或“v2-”)图线.
④根据③问的图线知,图线在纵轴上截距为b,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rac{4m{g}^{2}}{k}$(用题中给的已知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使用万用电表欧姆挡测电阻时:
①测量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停在“Ω”刻度线的“∞”处;
②每一次换挡位,都要重新进行一次“欧姆调零”;
③在外电路,电流是从黑表笔流经被测电阻到红表笔的.
④测量时,若指针偏转很小(靠近∞附近),应换倍率较小的挡位再测.(  )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把一检验电荷q放在点电荷Q所形成的电场中的A点,若检验电荷的电量为q=-2.0×10-8C,它所受的电场力F=4.0×10-3N,方向指向Q,如图所示,A点到Q的距离为r=0.30m,已知静电常量K=9×109N•m2/C2,试求:
(1)A点的场强大小.
(2)点电荷Q的电量和电性.
(3)若将检验电荷q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6.0×10-6J,则A、B之间的电势差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细管与水平面成30°角,在管的右上方P点固定一个点电荷+Q,P点与细管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管的顶端A与P点连线水平,图中PB垂直AC,B是AC的中点.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小球直径略小于细管的内径)从管中A处由静止开始沿管向下运动,AC长为l,它在A处时的加速度为a,不考虑小球电荷量对+Q形成的电场的影响.则在电场中(  )
A.B点的电势高于C点的电势B.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是A点的2倍
C.小球运动到C处的加速度为$\frac{g}{2}$-aD.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动能增加$\frac{mg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在真空中将相距不太远的a、b两个同性点电荷由静止释放后,至它们分离至无限远的过程中(不计重力作用)(  )
A.同一时刻它们的加速度的大小一定相等
B.它们都做匀加速运动
C.静电力对它们都做正功
D.电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2,③W∝$\sqrt{v}$…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让物体从木板上由静止滑下,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质量的理由是什么?由动能定理知W=△Ek,而W=mg(sinθ-μcosθ)L,△Ek=$\frac{1}{2}$mv2,等号的两边都有m,可以约掉,所以探究W与v的关系可以不用测量物体的质量m.
(2)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放,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物体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根据绘制出的L-v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A
A.L-v2图象  B.L-$\sqrt{v}$图象
C.L-$\frac{1}{v}$图象  D.L-$\frac{1}{\sqrt{v}}$图象
(3)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不会(答“会”或者“不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如图所示,当光线AO以一定入射角穿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从而确定折射光线OO'.
(1)如图a,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根据n=$\frac{sini}{sinr}$可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如图b,以O为圆心,用圆规作圆与OA、OO′分别交于P、Q点,过P、Q点分别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用刻度尺测量出PP'和QQ'的长度,则玻璃的折射率n=$\frac{PP′}{Q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地球周围有磁场,由太空射来的带电粒子在此磁场中的运动称为磁漂移.以下描述的是一种假设的磁漂移运动.一带正电的粒子在x=0、y=0处沿y方向以某一速度v0运动,空间存在垂直于图中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y>0的区域中,磁感强度为B1,在y<0的区域中磁感强度为B2,B2>B1,如图所示.
(1)把粒子在出发点x=0处作为第0次过x轴,试求粒子到第n次过x轴整个过程中,在x轴方向的平均速度v与v0之比,n只取奇数.
(2)若B2:B1=4,当n很大时,v:v0趋于何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