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D.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E.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分析 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现象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波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象,不能解释其它原子的发光现象;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分析物质波波长与速度的关系.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

解答 解: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正确.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B正确.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象,由于引入了轨道等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其它原子的发光现象,故C错误.
D、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根据$λ=\frac{h}{p}=\frac{h}{mv}$知,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小,故D错误.
E、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E正确.
故选:ABE.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黑体辐射、波尔理论、物质波、衰变的实质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本概念,不能混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8V,内阻r=1Ω,电动机内阻R=1Ω,将电源、电动机、灯泡、理想电压表、理想电流表组成一混联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3V,电流表读数分别为1A、0.2A,则(  )
A.灯泡L1电阻为$\frac{15}{4}$Ω
B.灯泡L1与L2消耗的电功率P1、P2之比为1:1
C.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为3W
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8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已知某天体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frac{1}{8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frac{1}{4}$,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能拉着3kg的重物产生最大为10m/s2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取10m/s2,设航天员将重物和绳子均带到该天体的表面,用该绳子能使重物产生竖直向上的最大加速度为(  )
A.60m/s2B.20m/s2C.18m/s2D.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2015年1月14日,“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执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后一次下潜,这也是“蛟龙”号在这个航段的第 9次下潜.假设在某次实验时,“蛟龙”号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min内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 360 m
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 0.025 m/s2
C.0~4 min内平均速度为1 m/s
D.0~1 min和8~10 min的时间内潜水员处于超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上的三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刻度尺测得A、B、C到O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问:

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0.40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假如宇航员在土星表面上用测力计测得质量为m的物块重为G0,已知土星半径为R,土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线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则太阳对土星的引力大小为$\frac{2πg{R}^{2}v}{G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B与一轻质弹簧相连,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水平面足够长,质量为2m的小球A以初速度v0与弹簧正碰并压缩弹簧但不粘连,求:
①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②A、B两球最终的速度vA、vB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认为粒子的动量p与波的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λ=$\frac{h}{p}$(h为普朗克常量),这一假说后来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如图甲所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将电子垂直射向两个紧靠的平行狭缝(电子发射端到两狭缝距离相等),在缝后放上一个安装有电子侦测器的屏幕(屏幕上的O点位于两狭缝中心对称轴的正后方,图中未画出),电子打到探测器上会在屏幕上出现亮点.在实验中,以速率v0发射电子,开始时,屏幕上出现没有规律的亮点,但是当大量的电子到达屏幕之后,发现屏幕上不同位置出现亮点的概率并不相同,且沿垂直双缝方向呈现出间隔分布,如图乙所示.这种间隔分布类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O点可能处在暗条纹上
B.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所形成的条纹间距会变小
C.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暗条纹上
D.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明条纹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书中对彩虹作了如下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如图是彩虹成因的简化示意图,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是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B.水滴对a光的临界角大于对b光的临界角
C.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D.在水滴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E.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