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谁,他的哪些地方作者迷住了?

【答案】“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爱因斯坦,他多年潜心研究的,但在他死之后仍然没有完成的论文(或者理论)深深地吸引了作者。这也就促使了作者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解爱因斯坦,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爱上了科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指代作用以及相关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到所给词语在文章的位置,然后根据所处位置圈定范围,仔细分析找出答案。本题中,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位于文章的第12自然段“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通过读文章可以知道,前文并没有提到,只能往下文去寻找答案,第13自然段依旧是用代词“他”,直到第14自然段才提到“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写的是他试图……”可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指爱因斯坦”。

“他的哪些地方作者迷住了?”在文中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如:12自然段“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13自然段“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的未完成的理论”。从这里可以知道作者是被爱因斯坦多年潜心研究,但在他死之后仍然没有完成的论文(或者理论)深深地吸引,正是因为好奇,所以作者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解爱因斯坦,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爱上了科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小球从5m高的P点自由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到2m高处的Q点。小球下降过程和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关于小球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PQ的过程中,其路程是7m,位移大小是2m,方向竖直向上

B.小球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变大,速度增加

C.小球下落前半程的时间大于下落后半程的时间

D.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与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积词语

(1)在成年人的世界待久了,越发觉得童年仿佛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令人心生向往。______

(2)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并没有直接写自己对东京的失望,而是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朝留学生的丑陋形象。______

(3)我们总是匆匆忙忙,还来不及体验生命的丰富、生动与深刻,就开始衰老,日薄西山。自然规律谁也躲不过,我们终将撒手人寰,随时光的河流而去。______

(4)当前,不少“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浮于生活,用“混搭”的方式,贩卖迂腐的价值观,以嬉笑喧闹取代对人性的刨根究底,显得浮躁而空洞。______

(5)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百字、千字在所不辞______

(6)说实话,走在这样的石梯上,被山间呼呼刮着的穿堂风吹着,再看一眼高深莫测的山崖,腿想不软都不行。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青____________________疾 ③__________虐 ④精__________ ⑤相__________⑥浸____________________霜 ⑧__________生物 ⑨__________血 ⑩__________赠 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撒手人__________ __________没 畏__________不前 __________呼天 )地 __________短叹__________风捕影 解铃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是完美的,无论多么创新总会有提升空间,因此,在解决方案被改进前,我们不能随意而盲目地付诸于实践。

B.一个人有了过失,做了错事,我们应该让他自己去解决,这是对人的一种设身处地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居高临下地去裁判别人。

C.调查发现,未成年孩子的苦恼中,学习焦虑最为突出。心理专家建议,应合理调整家校的升学期望、学生自己的认知期望及自我调适能力等。

D.“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等手段层出不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1955年,我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为此,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种,从其中的200种中草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这样的记录: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 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从分子到药物

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 ~ 157摄氏度的无色晶体——C 15 H 22 O 5 。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青蒿素含量比较低,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这样,我们终于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

影响世界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197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并迅速被《化学文摘》收录。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1981年,联合国发展署、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赞助的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个会议上,我国关于青蒿素及其抗疟性的几个报告引起热烈反响。作为这个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我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随后这一报告在1982年公开发表。青蒿素的发现及疗效开始引起世界关注。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发展与超越

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在研究评价的时候发现,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a的效果提高近十倍。更重要的是,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在过去十年,我们也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的疾病。《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于2009年出版,这本书记录了青蒿素发现的历史及我们在研究进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中医药学的贡献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状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队拔河比赛队胜,因为甲队对绳子的作用力大于绳子对甲队的作用力

D.依据牛顿第三定律,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在池水的表面。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

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鲤鱼“科学家们”会“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掩盖自己的无知”。这是个比喻句,它是来比喻什么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四种与光有关的叙述中,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B.光的偏振证明了光是横波

C.通过两枝铅笔的狭缝所看到的远处日光灯的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所致

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黄光改为绿光,则条纹间距变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