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下列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存在弹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C.存在摩擦力的接触面间一定存在弹力
D.发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分析 弹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定义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解答 解:A、存在弹力的接触面间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则不存在摩擦力.A错误.
B、跟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B错误
C、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包含弹力产生的条件,故有摩擦力时必定存在弹力.C正确.
D、如接触面光滑,发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和摩擦力的定义,要区分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地面时的机械能为mgh
B.物体在地面时的机械能为$\frac{1}{2}$${mv}_{0}^{2}$
C.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frac{1}{2}$m${v}_{0}^{2}$+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产量最大和拥有量最多的国家,13亿多人口,就有4亿多辆自行车.某同学在平直的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车,该同学所骑的自行车链轮的半径为R1,飞轮的半径为R2,后车轮的半径为R3,如图所示.该同学在t时间内,踩着脚踏板转了N圈(不间断地匀速蹬),且车轮与地面接触处都无滑动,则该同学的速率为(  )
A.$\frac{2πN{R}_{2}{R}_{3}}{{R}_{1}•t}$B.$\frac{2πN{R}_{2}{R}_{1}}{{R}_{3}•t}$C.$\frac{2πN{R}_{1}{R}_{3}}{{R}_{2}•t}$D.$\frac{2πN{R}_{3}}{{R}_{2}{R}_{1}•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C.对于任何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小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D.入射光的强度增大,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会增大
E.处于基态氢原子最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某架“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有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石子从地面以上2.5m的高度下落,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怎样估算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真空中,A,B两点上分别设置异种点电荷Q1、Q2,已知两点电荷间引力为10N,Q1=1.0×10-2C,Q2=2.0×10-2C.则Q2在A处产生的场强大小是500N/C,方向是A→B;则Q1在B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是1000N/C,方向是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在9.3阅兵中,20架直升机在空中组成数字“70”字样,将抗战胜利70周年大写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大长中华之气.而其领头的直升机悬挂的国旗更是让人心潮彭拜.如图所示,为了使国旗能悬在直升机下不致漂起来,在国旗的下端还悬挂了重物,我们假设国旗与悬挂物的质量为m,直升机的质量为M,直升机以速度v匀速直线飞行,飞行过程中,悬挂国旗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升机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一定是(M+m)gv
B.细线的张力是F=$\frac{mg}{cosα}$
C.国旗受到3个力的作用
D.国旗和重物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为mgvtan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1V=1J/CB.1F=1V/CC.1eV=1.6×10-19JD.1N/C=1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两个分子间距离由r0逐渐减小时,分子势能会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
A.不断增加B.不断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