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质点a是x轴上1m处的质点,质点b是x轴上3.5m处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20cm
B.图示时刻,质点b的加速度正在减小
C.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025s,质点b到达波谷
D.若该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50Hz
E.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4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分析 根据波的图象读出波长,计算出周期,由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解质点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波传播方向知道质点b的振动方向,从而知道质点b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发生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看两列波的频率是否相同.比较波的波长与障碍物的尺寸,因为只有当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大或差不多时,就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结合这些知识分析.

解答 解:A、由图知,波长 λ=4m,则该波的周期为 T=$\frac{λ}{v}$=$\frac{4}{200}$=0.02s
因为 t=0.01s=$\frac{T}{2}$,所以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 S=2A=40cm,故A错误.
B、由于波向右传播,根据“上下坡”法,知道b质点向下振动,位移正在增大,则加速度正在增大.故B错误.
C、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025s,波传播的距离 x=vt=200×0.0025m=0.5m,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波形平移法可知,再经过0.0025s,质点b到达波谷.故C正确.
D、该列波的频率为 f=$\frac{1}{T}$=50Hz,要想发生干涉,频率需相同,故D正确.
E、该波的波长为4m,当波的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大或差不多时,就会发生明显的衍射.所以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4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E正确.
故选:CDE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波动与振动的联系,灵活运用波形平移法分析波的形成过程,以及知道发生干涉和明显衍射的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用F表示质点所受的合外力,x表示质点的位移,如图所示四个选项中可能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frac{13.6}{{n}^{2}}$eV(n=1,2,3…),某金属的极限波长恰等于氢原子由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发出的光的波长,现在用氢原子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发出的光去照射,则从该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是多少电子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按图1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20kg,钩码总质量m=0.05kg.
②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Hz),打出一条纸带.

(1)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2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厘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04m,d2=0.055m,d3=0.167m,d4=0.256m,d5=0.360m,d6=0.480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第5点合力做功W=0.176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把打下第5点时的小车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k=0.125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B.
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B.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
C.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也是产生此误差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甲所示,Q1、Q2是两个固定的点电荷,有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初速度v0沿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从a点向上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电荷一定都带负电,但电量不一定相等
B.试探电荷一直向上运动,直至运动到无穷远处
C.t1时刻试探电荷所处位置电场强度为零
D.t2时刻试探电荷的电势能最大,但加速度不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哈雷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卡文迪许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计算发现了彗星的轨道
D.开普勒提出“日心说”,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同学探究“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如图用细线吊着一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并用仪器测出了小球的下列物理量:
运动n圈的总时间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质量m;
到悬点O的竖直距离h.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所需要的向心力的表达式F=$\frac{m•4{π}^{2}{n}^{2}r}{{t}^{2}}$;
小球所受的合力的表达式为F=$\frac{mgr}{h}$.(用字母n、t、r、m、h、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某振子作简谐振动的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子在B位置的位移就是曲线BC的长度
B.振子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方向即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C.因为振动图象可由实验直接得到,所以图象就是振子实际运动的轨迹
D.由图象可以判断速度、加速度、回复力及动能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在研究“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提供有以下器材:
A.电压表V1 (0~5V,内阻很大)   
B.电压表V2(0~9V,内阻很大)
C.电流表A1(0~50mA,内阻很小)  
D.电流表A2(0~300mA,内阻很小)
E.滑动变阻器R1(0~60Ω)         
F.滑动变阻器R2(0~2kΩ)
G.直流电源E      
H.开关S及导线若干         
I.小灯泡(U=5V)
某组同学连接完电路后,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一端移到另外一端.移动过程中发现小灯末曾烧坏,记录多组小灯两端电压U和通过小灯的电流I数据(包括滑片处于两个端点时U、I数据),根据记录的全部数据做出的U-I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
(1)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得出实验中选用:电压表B(选填器材代号“A”或“B”),电流表D(选填器材代号“C”或“D”),滑动变阻器E(选填器材代号“E”或“F”).
(2)根据实验结果在图乙虚线框内画出该组同学的实验电路图.
(3)根据图甲信息得出器材G中的直流电源电动势为8V,内阻为10Ω.
(4)将两个该型号小灯泡串联后直接与器材G中的直流电源E相连.则每个小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为0.56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