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由图可知(  )
A.甲乙两物体同时出发
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4m
D.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v

分析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

解答 解:A、由图象可知,甲从t=0时刻x=4m处开始运动,乙从t=1s时刻在坐标原点处开始运动,不是同一位置,且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4m,故A错误,C正确;
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B错误;
D、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则知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v,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对于位移图象要能直接读出位置坐标、位移大小和方向,根据斜率等于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形向下凹的轨道滑行,如图所示,经过最低点的速度为v,物体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在最低点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处于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中的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l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7°角,下端连接阻值为R=10Ω的电阻.匀强磁场B=2T,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0.2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放在两导轨上,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
(1)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金属棒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g=10rn/s2,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要测量一个标有“3V 1.5W”的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3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0~3A(内阻约0.1Ω)
C.直流电流表0~600mA(内阻约0.5Ω)
D.直流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E.直流电压表0~15V(内阻约200kΩ)
F.滑线变阻器(10Ω,1A)
G.滑线变阻器(1kΩ,300mA)
(1)除开关、导线外,为完成实验,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的是(填选项代号,下同)C,电压表应选用的是D,滑动变阻器应选用的是F.
(2)某同学用导线连接的电路如图1所示,请在如图2的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下表中的各组数据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3所示的方格纸上作出该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U/V00.51.01.52.02.5
I/A00.170.300.390.450.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现将一个试探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s,连线AB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所做的功等于$\frac{qQS}{2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一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x=18t-3t2,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为(  )
A.1.5sB.3sC.6sD.18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电场的一簇等势面且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一个带电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电场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实线轨迹运动,M点和N点是轨迹上的两个点,由此可判断出(  )
A.N点的电势高于M点的电势
B.在N点带电粒子的电势能比在M点的电势能大
C.带电粒子在M点的速率大于在N点的速率
D.带电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比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9×103N/C,在电场内作一半径为10cm的圆,圆周上取A、B两点,如图所示,连线AO沿E方向,BO⊥AO,另在圆心O处放一电量为10-8C的正点电荷,则A处的场强大小为0;B处的场强大小和方向为$9\sqrt{2}×1{0}^{3}N/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斜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移动了距离s,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此过程中(  )
A.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sB.力F做的功为Fscosθ
C.力F做的功为FssinθD.重力做的功为mg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