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A物块的质量为m,B物块的质量为2m,AB之间通过一根竖直放置的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在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块A上,使物块A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时间,物块B恰好刚要开始离开地面.已知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p=$\frac{1}{2}$kx2(x为弹簧长度的变化量),重力加速度为g,从A开始运动到B物块恰好开始离开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上升的高度为$\frac{2mg}{k}$
B.拉力F的最小值为mg
C.拉力F的最大值为3mg+$\frac{6{m}^{2}g}{k{t}^{2}}$
D.拉力F所做的功为$\frac{18{m}^{3}{g}^{2}}{{k}^{2}{t}^{2}}$+$\frac{9{m}^{2}{g}^{2}}{2k}$

分析 施加F前,A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压缩量,当弹簧对B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时,B刚好离开地面,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伸长量,从而求出A上升的高度,物块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再对A受力分析,开始时F最小,B刚离开地面时,F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整个过程中,F做的功等于A增加的机械能和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之和.

解答 解:A、施加F前,A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则有:mg=kx1,解得:弹簧的压缩量${x}_{1}=\frac{mg}{k}$,当弹簧对B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时,B刚好离开地面,则有:2mg=kx2,解得:弹簧的伸长量${x}_{2}=\frac{2mg}{k}$,则物块A上升的高度h=${x}_{1}+{x}_{2}=\frac{3mg}{k}$,故A错误;
B、物块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frac{1}{2}a{t}^{2}$得a=$\frac{2x}{{t}^{2}}$,刚开始拉A时,拉力最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_{min}=ma=\frac{6{m}^{2}g}{k{t}^{2}}$,
当B刚要离开地面时,F最大,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x-mg-F=ma,解得:${F}_{max}=3mg+\frac{6{m}^{2}g}{k{t}^{2}}$,故B错误,C正确;
D、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整个过程中,F做的功等于A增加的机械能和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之和,A的速度v=at,则W=$\frac{1}{2}m{v}^{2}+mgx+\frac{1}{2}k({x}_{2}-{x}_{1})^{2}$=$\frac{18{m}^{3}{g}^{2}}{{k}^{2}{t}^{2}}+\frac{7{m}^{2}{g}^{2}}{2k}$,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B与地面分离的时刻,弹簧弹力等于B的重力这一临界条件,然后对A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分析,注意功能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为a、b、c三个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t=3t0时刻三个质点相遇,则(  )
A.t=0时刻,b、c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t=2t0时刻,a、b两质点在同一位置
C.t=0时刻,a、c间距离是b、c间距离的2倍
D.0~3t0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是c的平均速度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C•S史密斯在1954年对硅和锗的电阻率与应力变化特性测试中发现,当受到应力作用时电阻率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压阻效应被用来制成各种压力、应力、应变、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把力学量转换成电信号,半导体压阻传感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航空、化工、航海、动力和医疗等部门.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长薄板电阻Rx的压阻效应时,找到了如图所示器材(已知Rx的阻值变化范围大约为几欧到几十欧):

A.电源E(3V,内阻约为1Ω)
B.电流表A1(0.6A,内阻r1=5Ω)
C.电流表A2(0.6A,内阻r2约为1Ω)
D.开关S,定值电阻R0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Rx的阻值,请根据所给器材画出合理的实物连接图(部分导线已画出,电表A1、A2已标出);
(2)在电阻Rx上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时,闭合开关S,A1的示数为I1,A2的示数为I2,则Rx=$\frac{{I}_{1}{r}_{1}}{{I}_{2}-{I}_{1}}$(用字母表示);
(3)Rx与压力F的关系如图l所示,某次测量时电表A1、A2的示数分别如图2、图3所示,则这时加在薄板电阻Rx上的压力为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相同的A、B两物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块质量也为m橡皮泥C从距A高处由静止下落,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运动且不再分离.当A、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恰好对地面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且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橡皮泥C下落的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为放在真空中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S2的距离相等.现在分别用甲、乙两种单色光做实验,发现甲光与中央亮条纹最近的第一条亮纹的中心线在P点,乙光与中央亮条纹最近的第一条亮纹的中心线在P点上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光的波动性比乙光显著
B.甲光在水中的速度比乙光小
C.在相同的介质分界面上,甲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小
D.若甲光是氢原子从n=3激发态跃迁到n=2时辐射的,则乙光可以是n=2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辐射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放在长直水平面上,用水平细线紧绕在半径为R=1m的薄壁圆筒上.t=0时刻,圆筒在电动机带动下由静止开始绕竖直中心轴转动,转动中角速度满足ω=β1t(式中β1=2rad/s2),物块和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0.5,g取10m/s2

(1)试分析说明物块的运动性质,并求物块运动中所受的拉力.
(2)若当圆筒角速度达到ω0=20rad/s时,使其开始做减速转动,并以此时刻为t=0,且角速度满足ω=ω02t(式中β2=4rad/s2),则减速多长时间后小物块停止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与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的常用计时仪器,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现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块所受外力做功与其动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是: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板,把滑块放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滑块在该导轨上运动时所受阻力可忽略),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钩码相连,连接好1、2两个光电门,在图示位置释放滑块后,光电计时器记录下滑块上的遮光板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已知滑块(含遮光板)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两光电门间距为S、遮光板宽度为L、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①用游标卡尺(20分度)测量遮光板宽度,刻度如图丙所示,读数为5.70mm;
②本实验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滑块受到的合外力,为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误差,实验中需要满足的条件是M远大于m(填“大于”、“远大于”、“小于”或“远小于”)
③通过本实验,可以探究出滑块所受外力做的功与其动能变化量的关系式是mgs=$\frac{1}{2}$M($\frac{L}{△{t}_{2}}$)2-$\frac{1}{2}$M($\frac{L}{△{t}_{1}}$)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
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同学现要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原理图来测定一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中R0两端的对应电压U.实验时通过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从而得到R0两端的不同电压,实验中记录下不同的电阻R的阻值和本次实验中电压表的读数.实验后已将实验数据描在了图乙所示的$\frac{1}{U}$-(R+r)坐标系中.已知R0=150Ω,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

(1)请根据原理图将图丙中的实物图连接好.
(2)在图乙中画出$\frac{1}{U}$-(R+r)关系图线;
(3)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E0=1.4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