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A、B两物体的质量mA=mB=1kg,它们之间用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所示绳中穿过一质量mC=1kg的滑块C,已知物体A与水平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滑块与绳子间无摩擦,C与B的距离为h1=3m,B与地面的距离为h2=26m,g=10m/s2,系统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与B碰撞后粘在一起具有共同速度,B落地时A仍在水平台面上.求:
(1)C与B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B从开始运动到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分析 (1)分别对AB和C进行分析,明确各自的运动规律,再根据位移关系求出BC相遇时的速度,再对BC相碰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碰后的速度;
(2)碰后ABC一起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加速度,再根据位移公式即可求得对应的时间,从而求出总时间.

解答 解:(1)开始运动时C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对AB分析可知,沿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μmg=2ma
解得:a=4m/s2
当c追上B时,根据位移公式有:
$\frac{1}{2}g{t}^{2}$-$\frac{1}{2}$at2=h1
解得:t=1s
则可知此时AB的速度vB=at=3×1=3m/s;
C的速度vc=gt=10×1=10m/s;
设向下为正方向,则对AB整体和C,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mvC+2mvB=3mv
解得:v=6m/s
(2)此后ABC整体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对整体分析可知:
2mg-μmg=ma'
解得a'=6m/s2
相碰前B下落的位移为:xB=$\frac{1}{2}$at2=$\frac{1}{2}×4$×1=2m;
故物体B还要下降的位移为:hB=h2-xB=26-2=21m;
则根据位移公式可知:
hB=vt+$\frac{1}{2}$a't′2
代入数据解得:t'=2s,(t'=-4舍去)
故总时间为:t=t+t'=1+2=3s;
答:(1)C与B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为6m/s;
(2)B从开始运动到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为3s.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动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对应匀加速和碰撞过程,要注意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和受力分析,从而正确选择物理规律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0.8kg,放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给物体使加一水平向右的力,若F=8N,那么物体将(  )
A.保持静止
B.产生向沿斜面上的加速度,且a=4 m/s2
C.产生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且a=0.2m/s2
D.产生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且a=0.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可从零开始逐渐升高到最大值,开始静止的带电粒子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 (不计重力),从点P经电场加速后,从小孔Q进入右侧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D为磁场边界,它与极板的夹角为θ=30°,小孔Q到板的下端C的距离为L,当两板间电压取最大值时,粒子恰好垂直CD边射出,则(  )
A.两板间电压的最大值Um=$\frac{{q{B^2}L}}{m}$
B.两板间电压的最大值Um=$\frac{{q{B^2}{L^2}}}{2m}$
C.能够从CD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m=$\frac{2πm}{3qB}$
D.能够从CD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m=$\frac{πm}{6q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20kg的A、B两个滑块,用水平推力F推滑块A,让它们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两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动过程中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是1 m/s2
B.在运动过程中滑块B的最大加速度是2.5m/s2
C.只要水平推力大于80N,A、B之间就可以产生相对滑动
D.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sqrt{1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为一天,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地卫星的周期为$\frac{1}{n}$天,第一宇宙速度为v,万有引力常量G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与近地卫星轨道半径之比为n:1
B.同步卫星的速度为$\frac{v}{\root{3}{n}}$
C.由题给已知量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
D.同步卫星的速度为$\frac{v}{\sqr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水平地面上与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  )
A.物块的质量为1kg
B.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
C.物块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frac{4}{3}$m/s
D.0~1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交通事故中,交警可以根据汽车轮胎在地面上滑动留下的痕迹即刹车线长度来判定责任,若汽车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7,刹车线长度为14m,则可以推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约是(  )
A.7m/sB.10m/sC.14m/sD.2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理想变压器线圈1接在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源上,灯泡L1接在线圈2上,灯泡L2、L3接在线圈3上,电流表、电压表、开关连接如图所示,不考虑输电线的电阻,当开关K闭合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灯泡L1亮度不变B.灯泡L2亮度变暗
C.电压表V的读数不变D.电流表A的读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一倾角a=37°、长度为9m的固定斜面,其底端与长木板B上表面等高.原来B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左端与斜面接触但不粘连,斜面底端与木板B的上表面接触处圆滑.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A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最终A刚好未从木板B上滑下.已知A、B的质量相等,木板B的长度L=3m,A与斜面、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通过计算分析当A滑上B的上表面后,B是否仍保持静止;
(2)若B仍然静止,求出μ2的最小值;若B滑动,求出μ2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