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有关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
B.牛顿用实验直接验证了惯性定律
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解释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故A正确;
B、惯性定律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牛顿没有用实验直接验证了惯性定律.故B错误.
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解释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两个质量不同的人造卫星在同一圆周轨道上一前一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周期B.速度C.加速度D.向心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质量为m的汽车在一山坡上行驶,若下坡时关掉油门,则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若汽车保持恒定的功率P下坡,从坡顶到坡底,速度由v0增至2v0,需要时间为$\frac{3m{v}_{0}^{2}}{2P}$(设两种情况下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固定轨道由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和与斜面相切且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面BC组成,C端切线水平;轨道下方有一个倾角也为θ的固定斜面,斜面底端P与C端在同一竖直线上.现将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并从C端飞出,落在斜面上的D点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不计空气阻力,P、D两点间的距离为R,A、B两点间的距离为$\frac{R}{2}$,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小物块从C端飞出时的对轨道的压力;
(2)小物块与斜面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一组同学欲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下
①先用一弹簧秤测量木块的重量如图甲所示:
②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并用水平固定的弹簧拉住.用力将木板抽出,此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1)甲、乙两图中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F=4.00N、F=2.50N;
(2)本次实验测得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1,运行速率为v1,向心加速度为a1;近地卫星运行速率为v2,向心加速度为a2,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A.$\frac{{v}_{1}}{{v}_{2}}$=$\sqrt{\frac{r}{{r}_{1}}}$B.$\frac{{v}_{1}}{{v}_{2}}$=$\frac{{r}_{1}}{r}$C.$\frac{{a}_{1}}{{a}_{2}}$=$\frac{{r}_{1}^{2}}{{r}^{2}}$D.$\frac{{a}_{1}}{{a}_{2}}$=$\frac{{r}^{2}}{{r}_{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2013年6月13日,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第5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率都应小于于第一宇宙速度
B.“神舟十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必须在较低轨道上点火加速
C.对接完成后,当王亚平站在“天宫一号”内讲课“不动”时,她处于平衡状态
D.对接完成后,当王亚平站在“天宫一号”内讲课“不动”时,她处于失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谁先落地?(同一高度,光滑,N中不机械能损失,路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为一电解电容器,根据图中的标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的电容为2200法拉
B.该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为1V时,电容器带电量为2.2×10-3C
C.该电容器的电路符号为
D.该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为80V,说明必须接80V电压才能正常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