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2015年12月30日在新疆阿克陶县发生3.3级地震,振源深度7千米.如图所示,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刚好传到N处,如果该地震中的简谐横波在地球中匀速传播的速度大小为4km/s,则(  )
A.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源迁移到地面需要经过1.75s时间
B.从波传到N处开始计时,经过t=0.03s,位于x=240m处的质点刚好开始振动
C.波的周期为0.015s
D.波动图象上的质点M此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动能正在减少
E.波动图象上x=0m到x=120m之间此时还有3个点与M点的加速度相同

分析 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不向前迁移.由图得到波长,求出周期,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质点的加速度.由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从而分析质点的速度变化,分析出动能的变化.

解答 解:A、波向前传播的过程中,介质中所有质点都不随波向前迁移,故A错误.
B、从波传到N处开始计时,经过t=0.03s,波传播的距离为 x=vt=4000×0.03m=120m,则知经过t=0.03s,位于x=240m处的质点刚好开始振动.故B正确.
C、由图知波长为 λ=60m,该波的周期为 T=$\frac{λ}{v}$=$\frac{60}{4000}$s=0.015s,故C正确.
D、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M点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向,正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增大,动能在增大,故D错误.
E、根据a=-$\frac{kx}{m}$知,质点的位移相同时加速度相同,由图知,波动图象上x=0m到x=120m之间此时还有3个点与M点的位移相同,即有3个点与M点的加速度相同,故E正确.
故选:BCE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波的特点:质点不“随波逐流”,由波的传播方向,运用“上下坡”法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能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质点的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已知氘核的平均结合能是1.09MeV,质量为m1,氚核的平均结合能是2.78MeV,质量为m2,氦核的平均结合能是7.03MeV,质量为m3,中子的质量为m4,在某次核反应中,1个氘核和1个氚核结合生成1个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个核反应质量亏损为△m=m1+m2-m3
B.核反应方程为${\;}_{1}^{2}$H+${\;}_{1}^{3}$H→${\;}_{2}^{4}$He+${\;}_{0}^{1}$n
C.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是17.6 MeV
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上述核反应发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已知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1eV至3.10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4种频率不同的光
B.其中从n=2跃迁到n=l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其中从n=2跃迁到n=l所发出的光波长最长
D.这群氢原子能发出2种可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下面关于伽利略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伽利略运用“控制变量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C.伽利略最早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总体的思想方法是:对观察现象的研究→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实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在用下面的图(a)所示的原理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 r 的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内阻不是无穷大,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 r 会存在系统误差.为了消除这个原因引起的系统误差,可设计如图(b)所示的测量电路,其中R是一个限流定值电阻(阻值约为1kΩ);电压表的量程为3V,内阻Rv约为1kΩ;毫安表的量程为3mA;S1、S2 是单刀单掷开关,S3是单刀双掷开关,它们都处于断开状态.下面是用图(b)的电路测量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步骤.
 
A.闭合S1、S3 拨向1,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0,电流表的示数为I0
B.S3 拨向2,电压表的读数为U1
C.闭合S2,S3 仍拨向2,测得电压表读数U2,电流表读数I2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用所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电压表的内阻RV=$\frac{{U}_{0}}{{I}_{0}}$.
(2)用所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电池的内阻r=$\frac{{U}_{1}-{U}_{2}}{{I}_{2}+\frac{{U}_{2}-{U}_{1}}{{U}_{0}}{I}_{0}}$.
(3)用所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电池的电动势E=$\frac{{U}_{1}{U}_{0}{I}_{2}}{{U}_{0}{I}_{2}+{I}_{2}({U}_{2}-{U}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所示,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物块连接,在竖直向上的拉力T作用下,物块静止于O点.此时,T=2mg,弹簧的伸长量为h.现撤去拉力T,物块竖直向下运动直至最低点,此过程中弹簧始终未超出弹性限度.

(1)求物块静止于O点时,弹簧弹力的大小F;
(2)取O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在图2中作出物块向下运动到位移x=4h过程中的加速度a与x关系图线:
(3)求向下运动过程中,物块动能的最大值E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个质点经过平衡位置O,在A、B间做简谐运动,如图(a)所示,它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0.2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是A→OB.在4s内完成6次全振动
C.第0.4s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是A→OD.第0.7s时质点位置在O点与A点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处于完全失重的物体此时所受的重力为零
B.只有在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才能出现超重现象
C.水中的人受到的重力变小了
D.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不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斜面AB与水平地面夹角为37°,底端A点与斜面上B点相距10m,相同的甲、乙两滑块体积大小不计,与斜面、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5,某时刻,甲从斜面底端A点以10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向B点,同时乙物体从B点无初速释放,(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甲物体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2)甲、乙两物体经多长时间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