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C(填选项前的序号)来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②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椐图可得两小球质量的关系为m1>m2,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ADE(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1•OM+m2•ON=m1OP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m1•OM2+m2•ON2=m1OP2(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分析 ①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质量可测而瞬时速度较难.因此采用了落地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平射程来反映平抛的初速度大小,所以仅测量小球抛出的水平射程来间接测出速度.
②过程中小球释放高度不需要,小球抛出高度也不要求.最后可通过质量与水平射程乘积来验证动量是否守恒.
③根据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可以写成表达式,若碰撞为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动能相同.

解答 解:①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若落地高度不变,则运动时间不变,因此可以用水平射程大小来体现速度速度大小,故需要测量水平射程,故AB错误,C正确.
②碰撞过程中动量、能量均守恒,因此有:m1v0=m1v1+m2v2
$\frac{1}{2}$m1v02=$\frac{1}{2}$m1v12+$\frac{1}{2}$m2v22,因此有:
v1=$\frac{{m}_{1}-{m}_{2}}{{m}_{1}+{m}_{2}}$v0,因此要使入射小球m1碰后不被反弹,应该满足m1>m2
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l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l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测量平均落点的位置,找到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骤中D、E是必须的,而且D要在E之前.至于用天平秤质量先后均可以.
故选:ADE.
③根据平抛运动可知,落地高度相同,则运动时间相同,设落地时间为t,则:
v0=$\frac{OP}{t}$
v1=$\frac{OM}{t}$
v2=$\frac{ON}{t}$
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m1v0=m1v1+m2v2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需要验证表达式m1•OM+m2•ON=m1•OP即可.
若为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系统动能相同,则有:
$\frac{1}{2}$m1v02=$\frac{1}{2}$m1v12+$\frac{1}{2}$m2v22
即满足关系式:m1•OM2+m2•ON2=m1OP2
故答案为:①C,②m1>m2,ADE,③m1•OM+m2•ON=m1OP,m1•OM2+m2•ON2=m1OP2

点评 该题考查用“碰撞试验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中,虽然小球做平抛运动,但是却没有用到速和时间,而是用位移x来代替速度v,成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如图1是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纸带上0点为打的第一个点,A、B、C、D是某部分连续打出的四个点,它们到0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则由图中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C时,物体的速度VC=3.90m/s;重物由0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7.62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7.61J(取三位有效数字).

实验结果发现动能增量不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
A.选用的重锤质量过大
B.数据处理时出现计算错误
C.空气对重锤的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
D.实验时操作不够细,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将一端固定有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利用钩码通过细线水平拉木块,让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木块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纸带上纪录到的第一个点,A、B、C是该同学在纸带上所取的一些点,图乙所标明的数据为A、B、C各点到O点和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Hz.(以下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木块的速度vB=0.78m/s,木块移动的加速度a=0.39m/s2
(2)接着,该项同学利用天平测量出钩码的质量m=0.10kg和木块的质量M=0.40kg,根据给出的和已经算出的数据,该项同学分别应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请写出主要方程和最后结果(忽略滑轮质量和滑轮阻力,取g=10m/s2).
方法一:主要方程式mg$\overline{OB}$-$μMg\overline{OB}$=$\frac{1}{2}(m+M){v}_{B}^{2}$(用字母表示);结果μ=0.20;
方法二:主要方程式mg-f=(M+m)a(用字母表示);结果μ=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轿车车尾的导电链是为了防止静电积聚
B.洗衣机的脱水筒是利用离心现象把附着在衣服上的水分甩掉
C.乘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加速而对乘客造成伤害
D.夜间高压线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绿色光晕,俗称电晕,这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A.逐渐减小B.保持不变C.逐渐增大D.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如图所示,间距l=0.3m的平行金属导轨a1b1c1和a2b2c2分别固定在两个竖直面内.在水平面a1b1b2a2区域内和倾角θ=37°的斜面c1b1b2c2区域内分别有磁感应强度B1=0.4T、方向竖直向上和B2=1T、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阻值R=0.3Ω、质量m1=0.1kg、长为l的相同导体杆K、S、Q分别放置在导轨上,S杆的两端固定在b1、b2点,K、Q杆可沿导轨无摩擦滑动且始终接触良好.一端系于K杆中点的轻绳平行于导轨绕过轻质定滑轮自然下垂,绳上穿有质量m2=0.05kg的小环.已知小环以a=6m/s2的加速度沿绳下滑,K杆保持静止,Q杆在垂直于杆且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不计导轨电阻和滑轮摩擦,绳不可伸长.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环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K杆中的电流大小I1
(3)Q杆所受拉力的瞬时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如图所示,质量可忽略不计,半径为R的薄圆盘,可绕过圆心O的光滑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在圆盘边缘的A点和距圆心$\frac{R}{2}$的B点分别固定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已知m1=2m2,且OA与OB垂直,现让圆盘从OA连线为水平位置时开始由静止释放.当OA转到竖直位置时,求此时:
(1)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2)物块m1对圆盘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重为50N的物体,在恒定拉力作用下以1m/s2的加速度,竖直升高10m,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500J,拉力做功55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C.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研究提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楞次定律
D.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