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B.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射线可被仪器探测的特点
C.射线探伤利用了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D.射线探伤利用了射线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射线可被仪器探测的特点,利用γ射线的穿透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因此射线探伤利用了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解答 解:A、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即能够发生衰变,故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故A错误;
B、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射线可被仪器探测的特点,B正确;
CD、射线探伤利用了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掌握做示踪原子是利用同位素衰变不受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改变,放出的射线可被仪器推测;射线探伤利用了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加强有关理解和记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倒置的光滑圆锥面内侧,有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玻璃球A、B,沿锥面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A、B两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心力大小相等B.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角速度相等ωABD.线速度vA<v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2003年8月29日,火星、地球和太阳处于三点一线,上演“火星冲日”的天象奇观.这是6万年来火星距地球最近的一次,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只有5576万公里,为人类研究火星提供了最佳时机.如图所示为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布的“火星冲日”的虚拟图.则有(  )
A.2003年8月29日,火星的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
B.2003年8月29日,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的线速度
C.2004年8月29日,火星又回到了该位置
D.火星周期比地球的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
B.它的周期、高度和速度大小都是一定的
C.我国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定点在北京上空
D.不同的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假设地球同步卫星和月球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月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求:
(1)月球的运行速度;
(2)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
(3)同步卫星和月球的运行周期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0-5s内的位移为10mB.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
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以10m/s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的物体,质量0.1kg,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在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此时重力的功率为(g取10m/s2)(  )
A.10$\sqrt{3}$WB.20WC.10WD.$\frac{10\sqrt{3}}{3}$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以下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的问题
B.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物理学已不再适用
C.卡文迪许建立了行星运动定律
D.天王星被称为“笔尖下的行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两个3/4圆弧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径R相同,A轨道由金属凹槽制成,B轨道由金属圆管制成,均可视为光滑轨道.在两轨道右侧的正上方分别将金属小球A和B由静止释放,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用hA和hB表示,对于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hA=hB≥2R,则两小球都能沿轨道运动到最高点
B.若hA=hB=$\frac{3R}{2}$,由于机械能守恒,两小球在轨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均为$\frac{3R}{2}$
C.若使小球沿轨道运动且从最高点飞出,A小球在hA≥$\frac{5R}{2}$,B小球在hB>2R的任意高度均可
D.适当调整hA和hB,均可使两小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