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空气,光路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逐渐增大入射角α的过程中,a光先发生全反射
B.在空气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大
C.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D.a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

分析 由图象分析偏折程度,判断出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大的光波短,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为 v=$\frac{c}{n}$.结合全反射知识分析.

解答 解:A、由图知,b光的折射角比a光的大,当入射角α逐渐增大时,b光的折射角先达到90°,即b光先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
B、a光的偏折角小,则a光的折射率小,而折射率小的光波长长,所以a光的波长比b光的大,故B正确.
C、由公式v=$\frac{c}{n}$知,a光的折射率小,则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的大,故C错误;
D、a光的折射率小,频率小,由E=hγ,知a光光子的能量比b光光子的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要记住折射率和偏折角、波长、频率的关系,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也可根据折射定律分析折射率的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
B.α、β、γ射线比较,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弱
C.光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
D.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质量为25kg的小孩坐在秋千板上,小孩离系绳子的横梁2.5m.如果秋千板摆到最低点时,小孩运动速度的大小是5m/s,取向上为正方向,她对秋千板的压力为(  )
A.250NB.-250NC.500ND.-5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有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已知实验中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像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l=0.7m.

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用某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如图2所示的干涉图样,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的游标卡尺读数分别如图3、图4所示,求得相邻亮纹之间的间距△x=2.31mm.

(2)利用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测量结果就可算出这种单色光的波长,其字母表达式为λ=$\frac{△x•d}{L}$(用题目中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表示);带入数据,可计算出λ=660nm.
(3)下列现象中能够观察到的有AC.
A.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B.将光源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换一个两缝间距较大的双缝屏,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两轿车迎面相撞,相撞时两车的速度均为30m/s,相撞的时间为0.02s,那么车内质量为70kg的人受到的平均撞击力大小为(  )
A.1.050×105NB.2.100×105NC.1.575×106ND.3.150×10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如图甲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CDE.(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B.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2)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2.9.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14:11;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frac{p_1}{p_1′+p_2′}$=1.01.
(3)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2)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76.8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虚线为该电场的等势线,带电粒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带负电
B.带电粒子可能由a运动到b再到c
C.带电粒子在a点电势能小于c点电势能
D.带电粒子在b点所受电场力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经过时间t1速度达到v,再经过时间t2,由速度v增大到3v.在t1和t2两段时间内,外力F对物体做功之比为(  )
A.1:8B.1:5C.1:3D.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玻尔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求:
(1)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该氢原子向外辐射出的能量是多少 eV?
(2)设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电子的自转),可将电子的运动等效为一个环形电流,求这个环形电流的大小.(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静电力常量k,元电荷电量e.)
(3)1885年,巴尔末通过对氢光谱可见光的4条谱线的分析,总结出了这些谱线波长满足的关系式,后来被里德堡修改为$\frac{1}{λ}$=RH($\frac{1}{{2}^{2}}$-$\frac{1}{{n}^{2}}$)(n=3,4,5,6,…RH为里德堡常量).1913年,玻尔在他的原子模型理论中提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frac{{E}_{1}}{{n}^{2}}$(n=1,2,3,…,E1为基态能级)及跃迁假设,很好地解释了巴尔末观察到的谱线.已知光速c,普朗克常量h.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导里德堡常量与普朗克常量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