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
(1)为了保证小球能水平抛出,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滚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球每次抛出时水平速度大小相等;
(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竖直线作为x轴和y轴,竖直线是用重垂线来确定的;
(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是:在水平方向从起点处取三段连续相等的位移与曲线交于三点,作水平线交于y轴,三段y轴位移之比为1:3:5;
(4)某同学在安装实验装置和其余操作时准确无误,但在建立坐标系时有一处失误,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小球实际抛出的初速度比按图示坐标系计算出的初速度小一些.(填“大一些”、“小一些”或“相等”)

分析 (1)根据实验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确定正确的操作步骤.
(3)在水平方向上取相等位移,则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竖直方向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三段y轴位移之比.
(4)根据高度测量的误差得出时间误差,从而得出初速度的测量误差.

解答 解:(1)为了保证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相等,每次让钢球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3)在水平方向从起点处取三段连续相等的位移与曲线交于三点,可知所用的时间相等,在竖直方向上,连续三段位移之比为1:3:5.
(4)建立坐标系时,没有以小球在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作为原点,则下降高度的测量值偏小,根据t=$\sqrt{\frac{2y}{g}}$知,时间测量值偏小,初速度测量值偏大,所以小球实际抛出的初速度比按图示坐标系计算出的初速度小一些.
故答案为:(1)同一位置,(3)1:3:5,(4)小一些.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对于误差分析,关键要确定误差的来源,从而结合运动学公式分析判断,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1)为了使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保持不变,每次都应该使小球在斜槽上的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滚下.
(2)为了使小球离开斜槽做平抛运动,斜槽轨道末端切线必须保持水平.
(3)如图乙所示,某同学在竖直的白纸上记录小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O(O为小球平抛运动的起始点)A、B、C、D,请你帮他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
(4)实验中测出以O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的坐标系中C点的坐标为(x1,y1),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x}_{1}\sqrt{\frac{g}{2{y}_{1}}}$(用表示坐标的字母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三角形AQC是边长为2L的等边三角形,P、D分别为AQ、AC的中点,在水平线QC下方是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区域I(梯形PQCD)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区域II(三角形APD)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III(虚线PD之上,三角形APD以外)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II、III内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5B,一带正电的粒子从Q点正下方、距离Q点为L的O点以某一初速度射出,在电场力作用下从QC边中点N以速度v0垂直QC射入区域I,接着从P点垂直AQ射入区域III,此后带电粒子经历一系列运动后又以原速率返回O点.粒子重力忽略不计,求:
(1)该粒子的比荷$\frac{q}{m}$;
(2)电场强度E及粒子从O点射出时初速度v的大小;
(3)粒子从O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点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表面,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越大,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W0越小
B.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C.氡原子核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一定只剩下1个未发生衰变
D.${\;}_{92}^{235}$U+${\;}_{0}^{1}$n→${\;}_{36}^{89}$Kr+${\;}_{56}^{144}$Ba+3${\;}_{0}^{1}$n是聚变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把一块锌板与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连接,当锌板受紫外线照射时验电器的金箔张开一个角度,则锌板带正电.此现象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固定粗糙斜面上有一物块A,物块到斜面底端的高度为h,紧靠斜面底端有一长为L的长木板B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斜面底端刚好与长木板上表面左端接触,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右端与-$\frac{1}{4}$圆弧面C粘接在一起,圆弧面左端与木板平滑相接,现释放物块A让其从斜面上滑下.圆弧面表面光滑,圆弧面的半径为R,物块与斜面长木板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B、C三者的质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物块A从斜面滑上木板时的机械能损失.
(1)求物块A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
(2)改变物块A由静止释放的位置,若物块A恰好能滑到圆弧面C的最高点,求其开始下滑时到斜面底端的高度h1
(3)在(2)中情况下,求物块A从圆弧面最高点返回后停留在长木板B上的位置到长木板右端的距离s (设物块A不会从长木板B的左端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洛伦兹力演示仪由励磁线圈、玻璃泡、电子枪等部分组成,励磁线圈是一对彼此平行的共轴的圆形线圈,它能够在两线圈之间产生匀强磁场.玻璃泡内充有稀薄的气体,电子枪在加速电压下发射电子,电子束通过泡内气体时能够显示出电子运动的径迹.若电子枪垂直磁场方向发射电子,给励磁线圈通电后,能看到电子束的径迹呈圆形.适当调节电子枪的加速电压U或励磁线圈中的电流I,一定能让圆形径迹半径减小的是(  )
A.同时增大U和IB.减小U,增大IC.同时减小U和ID.增大U,减小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物理学家通过艰苦的实验来探究自然的物理规律,为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安培在实验中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爱因斯坦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引入了能量子
D.卢瑟福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B=1T的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纸面内的平行导轨宽l=1m,金属棒PQ以1m/s速度紧贴着导轨向右运动,与平行导轨相连的电阻R=1Ω,其他电阻不计.
(1)运动的金属棒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电源,用电池、电阻和导线等符号画出这个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2)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如何?大小等于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