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利用重物自由下落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实验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
打点计时器不能接“直流电源”
打点计时器不能接“直流电源”

(2)进行实验时,为保证重锤下落时初速为零,应
A
A
(选填A或B).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3)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1、2、3、4四个点如图(乙)示.已测出点1、2、3、4到打出的第一个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若代入所测数据能满足表达式gh3=
1
8T2
(h4-h2)2
1
8T2
(h4-h2)2
,则可验证重锤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用题目中已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分析: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确保重锺下落时初速度为零.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3点的速度,再由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动能来验证是否守恒.
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不能使用直流电源,应使用交流电源.
(2)当先接通电源后,纸带释放,打出纸带的初速度才能为零;
(3)3点的速度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所以v3=
h4-h2
2T
,则此处的动能为EK=
1
2
m
v
2
3
=
m
8T2
(h4-h2)2

只有当gh3=
1
8T2
(h4-h2)2时,才可验证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答案为:(1)打点计时器不能接“直流电源”(或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
(2)A
(3)
1
8T2
(h4-h2)2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该实验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掌握求解瞬时速度的方法.同时若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则纸带的初速度不为零,则不能取开始打点的来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1.图上标出了F1、F2、F、F′四个力,其中
F′
F′
(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若F与F′的
大小
大小
基本相等,
方向
方向
基本相同,说明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行定则得到了验证.

(二)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对于自由下落的重物,下述选择的条件更为有利的是
CD
CD

A.只要足够重就可以
B.只要体积足够小就可以
C.既要足够重,又要体积非常小
D.应该密度大些,还应便于夹紧纸带,使纸带随同运动时不致扭曲
(三)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
4Hh
4Hh
(用H、h表示).
(四)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有以下实验步骤,其合理顺序是
CFDBEA
CFDBEA
(用相应字母表示)
A.通过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橡皮条的伸长,再重复做几次;
B.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C.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的A点;
D.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结点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作出)合力F;
E.比较力F′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F.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即结点),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交    流电源上.
B.将连有重物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C.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落下,同时接通电源.
D.更换纸带,重复几次,选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E.用天平测量重物的质量m.
(1)在上述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C
C
,多余的是
E
E
.(填序号)
(2)该同学通过计算发现,重物动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主要原因是
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存在阻力
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存在阻力

(3)该同学完成实验后,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AC
AC

A.选用重物时,质量大的比质量小的好
B.选用重物时,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好
C.安装打点计时器时,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D.纸带上选取的计数点应离起始点近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中将每个油酸分子视为球形模型,并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扩展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
 
.若已知滴入水中的酒精油酸溶液中所含的纯油酸的体积为V,油膜的面积为S,由此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2)如图甲,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匀速运动.当接通电源待电机稳定转动后,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细线,圆柱棒自由下落,毛笔可在圆柱棒的纸上画出记号.图乙是按正确操作顺序画出的一条纸带,图中O是画出的第一个痕迹,A、B、C、D、E、F、G是依次画出的痕迹,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痕迹之间沿棒方向的距离依次为OA=26.0mm、AB=50.0mm、BC=74.0mm、CD=98.0mm、DE=122.0mm、EF=146.0mm,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r/min”字样,由此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根据以上内容,可得:
①根据乙图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痕迹B、E两时刻间棒的动能变化量为
 
J,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为
 
J,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g取9.8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实验中某同学利用获得的实验数据同时测定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假设OF间的距离为h,EG间的距离s.电动机转动频率用f表示.有下面三种方法求重力加速度的值,分别是:
 

A.根据h=
1
2
gt2
,其中t=
6
f
,求得:g=
2hf2
62

B.根据vF=gt,其中t=
6
f
,而vF=
s
2T
(其中T=
1
f
),求得:g=
sf2
12

C.根据
v
2
F
=2gh
,而vF=
s
2T
,(其中T=
1
f
),求得:g=
s2f2
8h

你认为用哪种方法比较妥当?其它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届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中学高三第16周周考物理试题 题型:实验题

(一).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图上标出了F1、F2、F、F′ 四个力,其中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若F与F′的________基本相等,_______基本相同,说明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行定则得到了验证。
(二).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对于自由下落的重物,下述选择的条件更为有利的是(       )
A.只要足够重就可以
B.只要体积足够小就可以
C.既要足够重,又要体积非常小
D.应该密度大些,还应便于夹紧纸带,使纸带随同运动时不致扭曲

(三).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
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
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____(用H、h表示).
(四).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有以下实验步
骤,其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相应字母表示)
A.通过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橡皮条的伸长,再重复做几次;   
B.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C.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的A点;
D.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结点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作出)合力F;
E.比较力F’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F.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即结点),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
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大丰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利用一立方体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①.用精度是0.01 mm的螺旋测微器对物体边长进行测量,图中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5.620 mm,请在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数值以符合给出的读数.固定刻度为   ,下面可动刻度为     ,上面可动刻度为    

立方体的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求:

②.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从起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ΔEP =_____ 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k =_________________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ΔEp也一定略大于ΔE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