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2013年6月11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再次探访天宫一号,并开展相关空间科学试验.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设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求:
(1)地球的密度;
(2)神舟十号飞船离地面的高度h.

分析 (1)根据地球表面物体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地球质量,即可求密度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飞船离地面的高度

解答 解:(1)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frac{Mm}{{R}_{\;}^{2}}$
地球质量$M=\frac{g{R}_{\;}^{2}}{G}$
地球密度$ρ=\frac{M}{V}$
$V=\frac{4π{R}_{\;}^{3}}{3}$
联立解得$ρ=\frac{3g}{4πRG}$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frac{Mm}{(R+h)}=m\frac{4{π}_{\;}^{2}}{{T}_{\;}^{2}}(R+h)$
解得$h=\root{3}{\frac{g{R}_{\;}^{2}{T}_{\;}^{2}}{4{π}_{\;}^{2}}}-R$
答:(1)地球的密度$\frac{3g}{4πRG}$;
(2)神舟十号飞船离地面的高度h为$\root{3}{\frac{g{R}_{\;}^{2}{T}_{\;}^{2}}{4{π}_{\;}^{2}}}-R$.

点评 本题要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星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这两个关系,同时要能够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向心力的表达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两矩形线圈分别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交变电流的频率之比f:f=1:2
B.两交变电流的电动势有效值之比E:E=3:1
C.t=1s时,两线圈中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均为零
D.t=1s时,两线圈均处在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将宽度为d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在水平桌面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小车停在C点,在砝码盘放上砝码,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此时小车及小车中砝码的质量之和为M,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则小车通过A、B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E=$\frac{1}{2}M{(\frac{d}{{t}_{2}})}^{2}-\frac{1}{2}M{(\frac{d}{{t}_{1}})}^{2}$(用字母M、t1、t2、d表示).
②在小车在增减砝码或在砝码盘中增减砝码,重复①的操作.
③如图2所示,用游村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0.550cm.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多组数据,其中M是小车及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12|是两个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E1=0.600J,W3=0.610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M/kg|v22-v12|/(m/s)2△E/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E11.220W3
41.0002.401.202.4201.21
51.0002.841.422.8601.43
(3)若在本实验中没有平衡打探力,假设小车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利用上面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保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数量(取绳子拉力近似为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测得多组m、t1、t2的数据,并得到m与($\frac{1}{{t}_{2}}$)2-($\frac{1}{{t}_{1}}$)2的关系图象如图3,已知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直线PQ的斜率为k,A、B两点的距离为s,挡光片宽度为d,则求得μ=$\frac{b{d}^{2}}{2gsk}$(用字母b、d、s、k、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第谷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较精确地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B、C相距20cm.某时刻振子处于O点正向右运动.经过0.5s,振子首次到达b点.求:(取向右为正方向)
(1)振动的频率f和振幅A;
(2)振子在5.5s内通过的路程及位移?
(3)如果弹簧的k=100N/m,小球质量为0.5Kg,则5.5s末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如图甲所示,利用该装置可以探究木块与砂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桌面上O点的左侧光滑,从O点到实验桌的右边缘平铺一块薄硬砂纸并固定(0点两侧可视为同一水平面),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O点时,沙桶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M点,待B稳定且静止后释放,A最终停到N点,测出MO和ON的长度分别为h和L,改变木块释放点M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多组h和L的实验数据.
①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要使A撞不到滑轮,请你至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增大A的质量、减小B的质量、.
②问题解决后,根据实验数据,以h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如图乙所示,作出h-L的关系图象应该是C
③某次实验测得h和L之比为k1,A、B的质量之比为k2,则此次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frac{{K}_{1}}{1+{K}_{2}}$(用k1、k2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左侧有光滑的$\frac{1}{4}$圆弧轨道AB,半径R=1.8m,质量为M的木板静置于圆弧轨道下端,且木板上表面恰好与圆弧轨道最低点B相切,B点在圆心O正下方.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最高点A处从静止开始释放,小物块恰好能到达木板右端.已知:m=M,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5,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2,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木板长度L;
(2)木板在水平地面运动时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有人曾经用这样一个装置来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小球,用来表示两个分子,两个小球用一根橡皮筋相连,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橡皮筋处于被拉伸状态,弹簧对两球的弹力向外,表示分子间的斥力,橡皮筋对两球的弹力向里,表示分子间的引力,试分析这个模型是否能说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图乙是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可以判断纸带的右端(填“左端”或“右端”)与木块连接.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B点时木块的速度vA、vB,其中vA=0.72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要测量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B.(填入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块的质量m1
C.木板的质量m2            D.重物的质量m3
E.木块运动的时间t         F.AB段的距离xAB
(3)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表达式WAB=$\frac{1}{2}{m}_{1}{{v}_{A}}^{2}-\frac{1}{2}{m}_{1}{{v}_{B}}^{2}$.(用vA、vB和第(2)问中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