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速度为2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的位移为10mB.第10s内的位移为2m
C.任意1s内的速度的增量都是0.2m/sD.第6s末的速度为2m/s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前10s内和第10s内的位移,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6s末的速度,以及任意1s内的速度变化量.

解答 解:A、物体加速度a=$\frac{{v}_{10}}{t}=\frac{2}{10}m/{s}^{2}=0.2m/{s}^{2}$,则前10s内的位移$x=\frac{1}{2}a{t}^{2}=\frac{1}{2}×0.2×100m=10m$,故A正确.
B、第10s内的位移$x′=\frac{1}{2}a{t}^{2}-\frac{1}{2}at{′}^{2}$=$\frac{1}{2}×0.2×(100-81)$m=1.9m,故B错误.
C、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v=a△t=0.2×1m/s=0.2m/s,故C正确.
D、第6s末的速度v=at6=0.2×6m/s=1.2m/s,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

①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与长木板(填“桌面”或“长木板”)平行.
②实验时先不挂砂桶,反复调整垫木的位置,轻推小车,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
③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用装有细砂的砂桶通过定滑轮拉动小车,打出纸带.如图2所示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标出,测出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1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图中的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的读数减小,电流表A1的读数减小
B.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小
C.电压表V1的读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A1的读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不变
D.若滑片P的位置不动,R2突然发生短路,则A2的读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为了测量某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现有下列器材:
A.待测电池
B.定值电阻R0
C.电压表V1(可视为理想电压表)
D.电压表V2(可视为理想电压表,量程比V1大)
E.滑动变阻器R
F.开关
G.导线若干
(1)某同学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实验中,当电压表V1读数为U1时,电压表V2读数U2;当电压表V1读数为U1时,电压表V2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frac{{U}_{1}{I}_{2}-{I}_{1}{U}_{2}}{{I}_{2}-{I}_{1}}$,r=$\frac{{U}_{1}-{U}_{2}}{{I}_{2}-{I}_{1}}$.(用U1、U2、U1、U2及R0表示)
(2)若将电压表V1改为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读出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U1、U2,画出U2-U1的图形,如果图象的斜率为k,纵截距为b,则电源电动势E=$\frac{{R}_{0}}{r}$+1,r=$\frac{{R}_{0}}{k-1}$.(用k、b及R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如图所示,输入电压U恒为12V,灯泡L上标有“6V,12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0.5Ω,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则:
①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是多少?
②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所用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带有刻度尺的木板上有a和b两个接线柱,把电阻丝拉直后固定在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带有接线柱c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为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为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为0.2Ω);
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将选用的实验器材,按照图甲连接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满偏,然后断开开关.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1)某次测量电阻丝直径d时,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乙所示,d=0.730mm;
(2)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A1(选填“A1”或“A2”);
(3)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frac{π{d}^{2}{R}_{0}}{4{L}_{0}}$(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4)本实验中,电流表的内阻对电阻率的测量结果无(选填“有”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2m,静止于水平面上.在相同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运动路程均为s,F对A、B所做的功分别为(  )
A.Fs、2FsB.Fs、FsC.2Fs、FsD.2Fs、2F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如图,用手触摸一下A,放开手,再移去C,再把A和B分开,此时A和B上带电情况是(  )
A.A和B都带负电B.A和B不带电C.A带负电,B不带电D.A和B都带正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个倾角为θ=30°的斜劈,质量为m.一个光滑小球,质量也为m,用绳子悬挂起来,绳子与斜面的夹角为α=30°,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1)求出绳子的拉力T;
(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为了使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μ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μ≥\frac{{\sqrt{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