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图(a)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重力加速度取g.
(1)为了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应适当抬高木板的
端(填“左”或“右”).
(2)细砂和小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实验要求m
远小于
远小于
 M(填“远大于”或“远于”).该实验的原理是,在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后,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是
mg
mg
,其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小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小车受到合外力的真实值为
mMg
m+M
mMg
m+M

(3)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一位同学按要求打出一条纸带如图12(b)所示,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l、2间的距离S12=
1.60
1.60
cm,计数点4的速度v4=
0.31
0.31
 m/s,小车的加速度a=
0.60
0.60
 m/s2
(4)保持细砂和砂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对应的质量M,处理数据的恰当方法是作
a-
1
M
a-
1
M
(填“a-M”或“a-
1
M
”)图象.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细砂的质量,甲、乙、丙三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作出了小车的加速度a随合外力F变化的图线如图(c)、(d),(e)所示.
图(c)中的图线上部出现了弯曲,偏离了原来的直线,其主要原因是
砂和砂桶的质量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
砂和砂桶的质量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

图(d)中的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
木板的倾角过小.
木板的倾角过小.

图(e)中的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
木板的倾角过大
木板的倾角过大

分析:平衡摩擦力时,使得重力沿斜面方向上的分力与摩擦力相等.绳子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不等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关系,从而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绳子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通过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根据△x=aT2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故选C.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mg-F=ma
对M:F=Ma
解得:F=
mMg
m+M
=
mg
1+
m
M

当m<<M时,即当细砂和小桶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细砂和小桶的总重力.
该实验的原理是,在平衡小车受到的阻力后,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是mg,其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小车受到合外力的真实值为
mMg
m+M

(3)s12=2.60-1.00cm=1.60cm.
计数点4的速度等于3、5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4=
x35
t35
m/s=0.31m/s.
根据△x=aT2得,a=
△x
T2
=0.60m/s2
(4)保持细砂和砂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对应的质量M,处理数据的恰当方法是作a-
1
M

(5)从图象上可以看出:F从0开始增加,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慢慢的砂和砂桶的重力在增加,那么在后面砂和砂桶的质量就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呢,那么绳子的拉力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就相大呢.
所以偏离了原来的直线,其主要原因是砂和砂桶的质量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
从上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抵消呢.图(d)中的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木板的倾角过小.
图(e)中的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木板的倾角过大
故答案为:(1)右
(2)远小于,mg,偏小,
mMg
m+M

(3)1.60,0.31,0.60
(4)a-
1
M

(5)砂和砂桶的质量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
木板的倾角过小.
木板的倾角过大.
点评:实验问题需要结合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验中的第2题考查的是力学问题,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会导致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增大,摩擦力减小等现象,这些我们都要从学过的力学知识中解决.
纸带的处理是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去完成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1只、2只、3只、4只、5只杯子下落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O X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①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猜想假设
猜想假设
收集证据
收集证据

②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匀速
匀速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X=
1.937
1.937

③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匀速
匀速
运动.
④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定性说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
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
搜集证据
搜集证据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图线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长木板上.实验时,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获得的速度v1、v2、v3….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本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的作用,这时需要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
B

A.不挂橡皮筋,轻轻推一下小车,能够加速下滑即可
B.不挂橡皮筋,轻轻推一下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小车在橡皮筋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加速下滑即可
D.小车在橡皮筋的拉力作用下,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2)用一根橡皮筋套住小车,拉至某个位置,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周期为0.02s.其中一次得到的纸带如图2所示,应选图中的
CD
CD
 段(填AB或CD)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计算结果为v=
0.36
0.36
m/s.
(3)本实验使用的橡皮筋总数是6根,实验中W、v、v2的数据已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并根据数据画出了W-v和W-v2的图象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图象中,
图象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W/W v/m?s-1 v2/m2?s-2
0 0 0
1 0.80 1.21
2 1.10 0.45
3 1.35 1.82
4 1.73 3.00
5 1.73 3.00
6 1.89 3.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CD
CD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驰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
2
2
m/s.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1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AB
AB


A.W∝
v
    B.W∝
1
v
   C.W∝v2     D.W∝v3
(4)如果W∝v2的猜想是正确的,则画出的W-v2图象应是
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5)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实验效果的可能原因是
橡皮筋的规格不完全相同、木板倾斜过多、小车质量太小等
橡皮筋的规格不完全相同、木板倾斜过多、小车质量太小等
.(只要回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Ⅱ.现有一特殊的电池,其电动势E为9~10V,内阻r在35~55Ω范围,最大允许电流为50mA.为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电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以不计;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 999Ω;R0是定值电阻.
(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
A.10Ω,2.5W    B.50Ω,1.0W    C.150Ω,1.0W    D.1 500Ω,5.0W
本实验应选用
C
C
,其作用是
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

(2)该同学接人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再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则根据该同学所作的图线可知图象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比值表示
电流
电流

(3)根据图3所作出的图象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
10
10
V,内电阻r为
4.75
4.7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湘潭二模)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1.937
1.937

(2)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
运动.
(3)比较图(b)中的1和5图线,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做加速减小的加速运动
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做加速减小的加速运动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