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深空探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3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如图所示为此次探测中,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的由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等任务段组成的接力避障模式示意图.请你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地球质量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将月球和地球都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及其他天体的影响.求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
(2)由于月球表面无大气,无法利用大气阻力来降低飞行速度,我国科学家用自行研制的大范围变推力发动机实现了探测器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及软着陆任务.在避障段探测器从距月球表面约100m高处,沿与水平面成夹角45°的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到着陆点上方30m处.已知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探测器燃料消耗带来的质量变化、探测器高度变化带来的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均忽略不计,求此阶段探测器的加速度a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
(3)为避免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带来的过大冲击,科学家们研制了着陆缓冲装置来吸收着陆冲击能量,即尽可能把探测器着陆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不可逆地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塑性变形能、内能等,而不通过弹性变形来储存能量,以避免二次冲击或其他难以控制的后果.
已知着陆过程探测器质量(包括着陆缓冲装置)为m,刚接触月面时速度为v,从刚接触月面开始到稳定着陆过程中重心下降高度为H,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着陆过程中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求着陆过程中缓冲装置吸收的总能量及探测器受到的冲量.

分析 (1)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
(2)作出探测器的受力分析图,结合三角形定则,通过几何关系求出探测器的加速度a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
(3)根据能量守恒求出着陆过程中缓冲装置吸收的总能量,根据动量定理求出探测器受到的冲量.

解答 解:(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星球表面的重力可知,
由黄金代换式有:$g{{R}_{地}}^{2}=G{M}_{地}$,
${g}_{月}{{R}_{月}}^{2}=G{M}_{月}$,
则$\frac{{g}_{月}}{g}=\frac{{M}_{月}}{{M}_{地}}\frac{{{R}_{地}}^{2}}{{{R}_{月}}^{2}}=\frac{1}{81}×\frac{16}{1}=\frac{16}{81}$.
(2)根据题目条件画出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由矢量运算法则画出三角形如图2所示.
由正弦定理可得:$\frac{m{g}_{月}}{sin(45°-θ)}=\frac{ma}{sinθ}$,
解得$\frac{a}{{g}_{月}}=\frac{sinθ}{sin(45°-θ)}$.
(3)缓冲装置吸收的能量来源于探测器动能和势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E=$\frac{1}{2}m{v}^{2}+m{g}_{月}H$,
根据动量定理,探测器受到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
I=△P=mv.
答:(1)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为16:81.
(2)此阶段探测器的加速度a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为$\frac{sinθ}{sin(45°-θ)}$.
(3)着陆过程中缓冲装置吸收的总能量为$\frac{1}{2}m{v}^{2}+m{g}_{月}H$,探测器受到的冲量为mv.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与动量定理、能量守恒的基本运用,本题题干较长,关键能够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地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一辆拖车通过定滑轮将一重物G匀速提升,当拖车从A点水平移动到B点时,位移s,绳子由竖直变为与竖直方向成θ的角度,求此过程中拖车对绳子所做的功.
(1)拖车对绳子的拉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能够应用公式W=Flcosa直接求解吗?
(2)拖车对绳子做的功与绳子对重物做的功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有一匀强电场,电场线与坐标平面xOy平行,以原点为圆心,半径r=5cm的圆周上任意一点P的电势φ=40sinθ+25V,θ为O、P两点连线与x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60V/mB.600V/mC.80V/mD.800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左侧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6.0cm高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看不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一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能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8.0cm,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可以制成电阻温度计.如图甲所示为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R随温度t变化的图线.如果用这种金属导体做成测温探头,再将它连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随着测温探头处待测温度的变化,电流表示数也会发生变化.则在t1-t2温度范围内(  )
A.待测温度越高,电流表的示数越大
B.待测温度越高,电流表的示数越小
C.待测温度升高,电流表的示数均匀增大
D.待测温度升高,电流表的示数均匀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左侧有一竖直墙面,墙面上固定一弹簧2,水平面上有物体A,其右侧连接一弹簧1,现有另一物体B以速度v0=10m/s向左运动压缩弹簧1,当弹簧1被压缩到最短时(此时A未与弹簧2接触)锁定弹簧1,A、B一起向左运动压缩弹簧2,当弹簧2被压缩到最短时,锁定弹簧2.经过一段时间后解除弹簧1的锁定,求物块B离开弹簧1后的速度.(已知弹簧均为轻质弹簧,且A、B质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1是测量阻值约几十欧的未知电阻Rx的原理图,图1中R0是保护电阻(10Ω),R1是电阻箱(0~99.9Ω),R是滑动变阻器,A1是电流表(0~0.6A,内阻r1未知),A2是电流表(0~0.6A,内阻r2为5.0Ω),E是电源(电动势10V,内阻很小)

在保证安全和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测量范围尽可能大.
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i)连接好线路,将滑动变阻器R调到最大;
(ii)闭合S,从最大值开始调节电阻箱R1,先调R1为适当值,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A1示数I1=0.3A,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1和A2的示数I2
(iii)重复步骤(ii),再测量6组R1和I2的值;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2为本实验的实物电路,请根据电路图完成实物电路连线.
(2)测得一组R1和I2值后,调整电阻箱R1,使其阻值变小,要使A1示数仍为I1=0.3A,应让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3)根据实验得到的R1和I2的值,在坐标纸上画出R1与I2的关系如图3,图线是一条直线,设直线的斜率为k,则Rx=kI1-r2(用题中已知量和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根据以上实验得出Rx=30.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a、b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45°的入射角射到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直线OO′与玻璃砖垂直且与其上表面交于N点,入射点A、B到N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C.如果同时增大入射角(入射角始终小于$\frac{π}{2}$),那么,a光在下表面先发生全反射
D.对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的干涉条纹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MN为水平放置的光屏,在其正下方有一半圆柱形玻璃砖,玻璃砖的平面部分ab与光屏平行且过圆心O,平面ab与屏间距离为d=0.2m,整个装置的竖直截面图如图所示.在O点正下方有一光源S,发出的一束单色光沿半径射入玻璃砖,通过圆心O再射到屏上.现使玻璃砖在竖直面内以O点为圆心沿逆时针方向以角速度ω=$\frac{π}{8}$rad/s缓慢转动,在光屏上出现了移动的光斑.已知单色光在这种玻璃中的折射率为n=$\sqrt{2}$,求:
①当玻璃砖由图示位置转动多长时间屏上光斑刚好彻底消失;
②玻璃砖由图示位置转到光斑刚好彻底消失的过程中,光斑在屏上移动的距离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