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英国的法拉第提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由它产生的电场的观点
B.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
C.美国的特斯拉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法国的库仑最早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法拉第提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由它产生的电场的观点,故A正确;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故B错误;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C错误;
D、密立根最早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电量为2×10-6C的正点电荷放入电场中A点,受到作用力为6×10-4 N,方向向右,则A点的场强为300N/C,方向向右.若把另一电荷放在该点受到力为3×10-4 N,方向向左,则这个电荷的电量为1×10-6C,是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气筒打气需外力做功,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B.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悬浮颗粒的分子运动剧烈
C.相同质量的0℃水的分子势能比0℃冰的分子势能大
D.若把氢气和氧气看作理想气体,则具有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和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等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已知一个铍核${\;}_4^9$Be和一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_6^{12}$C,并放出5.6MeV能量.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若铍核和α粒子共有130g,刚好完全反应,那么共放出多少J的能量?(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
(3)质量亏损共多少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A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以下实验操作过程中正确的是AD
A.进行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可以不相等
B.进行甲实验时,两个拉力的方向应当互相垂直
C.进行乙实验时,只须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甲实验相等
D.进行乙实验时,仍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2)图丙中有两个力F与F′,其中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在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A
A.力F      B.力F′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C
A.控制变量法         B.建立物理模型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实验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摩擦力的大小正比于弹力的大小
D.弹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一定互相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运动了一段时间后.撒去拉力,物体经过相同的时间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撒去拉力时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之比为1:2,物体所受拉力与其重力之比为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一辆汽车正以20m/s的速度行驶,因发生紧急情况关闭油门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问:
(1)刹车6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2m时所经历的时间.
(3)停止前1.5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单,且a、b在运动过程中仅受地球万有引力的作用,a、b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周期分别为T1、T2,则(  )
A.$\frac{{v}_{1}}{{v}_{2}}=(\frac{{T}_{2}}{{T}_{1}})^{\frac{1}{3}}$B.$\frac{{v}_{1}}{{v}_{2}}$=$\frac{{T}_{2}}{{T}_{1}}$
C.$\frac{{v}_{1}}{{v}_{2}}$=($\frac{{T}_{1}}{{T}_{2}}$)${\;}^{\frac{1}{3}}$D.$\frac{{v}_{1}}{{v}_{2}}$=($\frac{{T}_{2}}{{T}_{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