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有些国家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500g(g取10m/s2)这一数值以警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的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判断:两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相向而撞,碰撞时间为2×10-3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分析 两辆汽车碰撞过程做减速运动,已知初速度、时间和末速度为零,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frac{v-{v}_{0}}{t}$求解加速度,即可判定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解答 解:两辆汽车碰撞过程做减速运动,初速度为v0=54km/h=15m/s,末速度为v=0,时间t=2×10-3s,则加速度为:
$a=\frac{v-{v}_{0}}{t}=\frac{0-15}{2×1{0}^{-3}}$m/s2=-7500m/s2=-750g
可见,汽车的加速度数值达到了750g,因此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答:该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点评 本题只要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解出加速度,即可判断驾驶员有无生命危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个静止的铀核${\;}_{92}^{232}$U(原子质量为232.0372u)放出一个α粒子(原子质量为4.0026u)后衰变成钍核${\;}_{90}^{228}$Th(原子质量为228.0287u).(已知:原子质量单位1u=1.67×10-27kg,1u相当于931MeV,本题计算结果用Mev作为能量单位)
(1)写出核衰变反应方程;
(2)算出该核衰变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
(3)若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钍核和α粒子的动能,则钍核获得的动能有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汽车质量为1×103kg,刹车前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中所受阻力是车重的0.2倍.若刹车后在滑动过程中该车所受阻力是车重的0.8倍,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产生明显的滑动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已知刹车线长为16m,g取10m/s2,求:
(1)刹车前该汽车的初始速度V0的大小;
(2)刹车前该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以O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时刻小球通过圆周的最低点A,此时绳子的张力为10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B.
(1)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多少?动能为多少?
(2)小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多少?动能为多少?
(3)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是多少?
(4)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动能变化了多少?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为多少?
(5)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穿过某单匝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在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是(  )
A.0.5VB.2.0VC.2.5VD.3.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汽车以额定功率上坡时,司机换档的目的是(  )
A.增大速度,增大牵引力B.减小速度,减小牵引力
C.增大速度,减小牵引力D.减小速度,增大牵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闭合导线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将它从图示位置匀速拉出匀强磁场.若第一次用t1时间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1,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q1;第二次用t2时间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2,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为q2,若t2>t1,则W1>W2,q1=q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线圈平面与条形磁铁的轴线垂直,现将线圈沿轴线由A点平移到B点,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矩形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均B,磁场方向相反且均与斜面垂直,磁场的宽度MJ和JG均为L,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ab边刚越过GH进入磁场Ⅰ区时,线框恰好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边下滑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的机械能减少量为△E,重力对线框做功的绝对值为W1,安培力对线框做功的绝对值为W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1:v2=2:1B.v1:v2=4:1C.△E=W2D.△E=W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