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所示,倾角 θ=37°的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固定一个轮半径和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 D,质量均为m=1kg 的物体A和B用一劲度系数k=240N/m 的轻弹簧连接,物体 B 被位于斜面底端且垂直于斜面的挡板 P 挡住.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使物体 A 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 M 的小环 C 连接,小环 C 穿过竖直固定的光滑均匀细杆,当整个系统静止时,环 C 位 于 Q 处,绳与细杆的夹角 α=53°,且物体 B 对挡板 P 的压力恰好为零.图中 SD 水平且长度 为 d=0.2m,位置 R 与位置 Q 关于位置 S 对称,轻弹簧和定滑轮右侧的绳均与斜面平行.现 让环 C 从位置 R 由静止释放,sin37°=0.6,cos37°=0.8,g 取 10m/s2
求:
(1)小环 C 的质量 M;
(2)小环 C 通过位置 S 时的动能 Ek及环从位置 R 运动到位置 S 的过程中轻绳对环做的功 WT
(3)小环 C 运动到位置 Q 的速率 v.

分析 (1)该题中,共有ABC三个物体与弹簧组成一个系统,受力的物体比较多,可以先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绳子的拉力,然后以C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即可求出C的质量;
(2)由几何关系求出绳子RD段的长度,再以B为研究对象,求出弹簧的伸长量,以及后来的压缩量,最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C的速度、动能;由动能定理求出轻绳对环做的功WT
(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出C的速度.

解答 解:(1)先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AB系统受到重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绳子的拉力为:
T=2mgsinθ=2×10×sin37°=12N
以C为研究对象,则C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杆的弹力处于平衡状态,如图,则:

T•cos53°=Mg
代入数据得:M=0.72kg
(2)由题意,开始时B恰好对挡板没有压力,所以B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产生B沿斜面方向的受力:
F1=mgsinθ=1×10×sin37°=6N
弹簧的伸长量:△x1=$\frac{mgsinθ}{k}$=0.025m
当小环 C 通过位置 S 时A下降的距离为:${x}_{A}=\frac{d}{sinα}-d=0.05m$
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2=xA-△x1=0.025m
由速度分解可知此时A的速度为零,所以小环C从R运动到S的过程中,初末态的弹性势能相等,对于小环C、弹簧和A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有:
Mgdcotα+mgxAsinθ=Ek
代入数据解得:Ek=1.38J
环从位置 R 运动到位置 S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WT+Mgdcotα=Ek
代入数据解得:WT=0.3J
(3)环从位置 R 运动到位置 Q 的过程中,对于小环C、弹簧和A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g•(2dcotα)=\frac{1}{2}M{v}^{2}+\frac{1}{2}m{v}_{A}^{2}$     
对环在Q点的速度进行分解如下图,则:vA=vcosα

两式联立可得:v=2m/s
答:(1)小环C的质量是0.72kg;
(2)小环C通过位置S时的动能Ek是1.38J,环从位置R运动到位置S的过程中轻绳对环做的功是0.3J;
(3)小环C运动到位置Q的速率是2m/s

点评 本题考查动能定理以及功能关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第二问,要注意在解答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得出弹簧的弹性势能没有变化的结论,否则解答的过程不能算是完整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中用比值法来定义的物理量很多,如E=$\frac{F}{q}$,I=$\frac{q}{t}$,a=$\frac{F}{m}$
B.在匀强磁场中,若通过单匝线圈的磁通量为BS,则相同放置情况下,通过n匝线圈的磁通量为nBS
C.公式$R=\frac{U}{I}$适用于所有导体
D.电流为I,长度为L的通电导线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为BI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小球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球沿斜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  )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B.垂直于接触面,做负功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抛石机”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它实际上是一个费力杠杆.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用自制的抛石机演练抛石过程.所用抛石机长臂的长度L=4.8m,质量m=10.0㎏的石块装在长臂末端的口袋中.开始时长臂处于静止状态,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30°.现对短臂施力,当长臂转到竖直位置时立即停止转动,石块被水平抛出,其落地位置与抛出位置间的水平距离x=19.2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石块刚被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0
(2)石块刚落地时的速度vt的大小和方向;
(3)在石块从开始运动到被抛出的过程中,抛石机对石块所做的功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

(1)该同学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小磁铁拖着纸带运动,穿过铜管.取下纸带,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3、…、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时点的相邻计时点到O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图乙所示.
(1)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overline{v}$,粗略地表示各计时点的速度,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位置12345678
$\overline{v}$(cm/s)24.533.837.839.039.539.839.839.8
(2)分析如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增大到39.8cm/s,形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随着速度的增大磁铁受到的阻尼作用逐渐增大,最后等于重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一端带有滑轮的粗糙长木板上,平衡摩擦后,安装在水平桌边缘,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中心间的距离为L.滑块A上固定一宽度为d的遮光长,在质量为m的重物B牵引下从木板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光电门1、2记录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1)用此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且认为A受到外力的合力等于B的重力,则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还有m<<M;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为$\frac{(\frac{d}{△{t}_{2}})^{2}-(\frac{d}{△{t}_{1}})^{2}}{2L}$(用上述字母表示);
(2)用此装置研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以A为研究对象,外力做功的表达式是mgL,动能改变量是$\frac{1}{2}m[(\frac{d}{△{t}_{2}})^{2}-(\frac{d}{△{t}_{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甲图为某简谐机械横波在t=0时刻波的图象,乙图为波的传播方向上某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是25m/s
B.该波一定沿x轴负方向传播
C.若乙是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t=0.35s时刻,质点Q的坐标为(3m、-5cm)
D.若乙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t=0.35s时刻,质点P的坐标为(8m、O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一位同学在探究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在质地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将木块、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先接通频率为50Hz的电源,再给木块一向左的初速度,木块向左运动的一小段距离后纸带拉紧,最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点迹的纸带,A、B、C、D、E是连续的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未画出,下面标注的数字是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是cm.

(1)木块与纸带的右端固定.(选填“左”或“右”)
(2)由纸带上数据判断,在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为木块作的是匀减速运动.(填“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
(3)木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2.4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N匝矩形线圈的转动周期为T,转轴O1O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为4Ω.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开始计时,线圈转过30°时的感应电流的瞬时值为1A,在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  )
A.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4W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2A
C.经过任意时间t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4$\sqrt{2}sin\frac{2π}{T}$$\sqrt{2}$sin$\frac{2π}{T}$t
D.穿过线圈的最大磁通量为ϕmax=$\frac{4T}{N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