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物体放在火箭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在火箭中物体的重力,由于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求出此时火箭距地面的高度.对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半径的关系,再联立即可求解.
解答 解:设此时火箭上升到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火箭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N,物体受到的重力为mg′,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N-mg′=ma----①
在h高处有:mg′=$G\frac{Mm}{(R+h)^{2}}$----②
在地球表面处有:mg=$G\frac{Mm}{{R}^{2}}$----③
把②③代入①得:$N=\frac{mg{R}^{2}}{(h+R)^{2}}$
将N=90N,m=$\frac{160}{10}$kg=16kg,g=10m/s2,a=$\frac{1}{2}m/{s}^{2}$代入得:
h=$R(\sqrt{\frac{mg}{N-ma}}-1)$=1.92×104 km.
答:此时卫星距地球表面是1.92×104 km.
点评 本题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关键要抓住重力与万有引力近似相等的关系进行分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力F做功为FL | B. | 力F做功为FLcosα | ||
C. | 重力做功为mgL | D. | 合力对物体做功为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发现电子是从研究阴极射线开始的 | |
B. | 任何物质中均有电子,它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 |
C. | 电子发现的意义是: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复杂的结构 | |
D. | 电子是带正电的,它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
B. | 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 |
C. | 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 |
D. | 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探测器在轨道Ⅰ上A点运行速率大于在轨道Ⅱ上B点速率 | |
B. | 探测器在轨道Ⅱ上某点的速率可能等于在轨道Ⅰ上速率 | |
C. | 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 |
D. | 探测器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A点加速度大小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 B. | 受重力、支持力和压力 | ||
C. | 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 D. |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运行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行的周期 | |
B. | 从P到Q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增大 | |
C. | 经过P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速度 | |
D. | 经过P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的加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伽利略把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行星运动定律 | |
B. |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惯性定律 | |
C. | 法拉第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 | |
D. |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