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R1=R2=R3=2欧,R4=6欧,C=7.5微法,电源电动势E=10伏,内阻不计,G为电流计.当电路中只有一处发生断路时,电流由上向下通过电流计.求:
(1)这一断路可能发生在何处?
(2)发生断路时,流经电流计的电量.

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R2断路前,R1与R2串联R3与R4串联,最后两串联电路并联,由串联电路特点求出各电阻电压,求出ab间的电压;并判断出a、b电势的高低,再根据发生断路时的电流方向判断电容器处于充电还是放电,确定断路发生何处.
(2)根据断路前后电容器电压的变化,由△Q=C△U求出通过电流表的电荷量.

解答 解:(1)发生断路前,各个电阻的电压分别为:
U1=U2=$\frac{1}{2}$E=5V,
U3=$\frac{{R}_{3}}{{R}_{3}+{R}_{4}}$E=$\frac{2}{2+6}$×10=2.5V,
U4=7.5V
则a、b间的电势差为 Uab=U3-U1=-2.5V,又Uabab<0;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
发生断路时,电流由上向下通过电流计.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可知,可能是R2发生断路.
(2)R2发生断路后,有:Uab′=U3=2.5V
从电阻R2断路到电路稳定的过程中,流经电流计的电量为:
△Q=Q′-Q=CUab′-CUab=C(Uab′-Uab)=7.5×10-6×[2.5-(-2.5)]=3.75×10-5C
答:(1)可能是R2发生断路.
(2)发生断路时,流经电流计的电量是3.75×10-5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含容电路问题,掌握含容电路的特点,明确电容器的电压与电阻电压的关系,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汽车刹车前速度为1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汽车刹车开始后10s内滑行的距离;
(2)刹车3.5s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
即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是BCD.
(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横线处)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图2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的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A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frac{{({s_2}-{s_1}){f^2}}}{4}$.
(3)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可以通过该实验装置测阻力的大小.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较准确的值为g,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重锤的质量m.用上述物理量和重锤的加速度a表示出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mg-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区域内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坐标系第四象限有一边长为$\sqrt{2}$L的绝缘正方形盒CDFG(内壁光滑),其内部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大小未知),且C、D两点恰好在x、y轴上,CD连线与x轴正方向成45°角.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从M板中心静止释放经MN两极板间的电场加速后,从N板中心孔S沿x轴正方向射入虚线区域内的电场中,经该电场偏转后垂直于CD从CD中点J处的小孔射入方盒内,已知粒子与盒壁碰撞过程中无动能和电荷损失.(所有结果只能用E、L、m、q表示)求:
(1)粒子经MN间电场加速获得的速度v0的大小;
(2)要使粒子在方盒中碰撞次数最少,且能从J处小孔垂直于CD射出,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由于盒内磁感应强度不确定,要使粒子能从J处小孔垂直于CD射出,试讨论粒子在方盒内运动的可能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θ的粗糙斜面的底端,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现将物块拉到A点后由静止释放,滑动摩擦因数μ>tanθ,整个运动过程的最低点在B点(图中B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可能在O点右上方
B.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小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C.从A到B的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块机械能的减小量
D.A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3秒末的速度为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重力为G的物体挂在轻质弹簧下面,平衡时弹簧长度为L1;若物体压在弹簧上面,平衡时弹簧长度为L2,则弹簧的原长为(  )
A.$\frac{L_1}{2}$B.$\frac{L_2}{2}$C.$\frac{{{L_1}+{L_2}}}{2}$D.$\frac{{{L_1}-{L_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先后通过A、B两点的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A、B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和vB,若通过A、B连线中点C的瞬时速度为v1,由A到B所用的时间中间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v2
(1)关于v1、v2的说法正确的是AB
A.作匀加速运动,则v1>v2 
B.作匀减速运动,则v1>v2 
C.作匀加速运动,则v1<V2 
D.作匀减速运动,则v1<v2
(2)关于v1、v2的大小,正确的是BC
A.v1=$\frac{({v}_{A}+{v}_{B})}{2}$B.v1=($\frac{{v}_{A}^{2}+{v}_{B}^{2}}{2}$)${\;}^{\frac{1}{2}}$C.v2=$\frac{{v}_{A}+{v}_{B}}{2}$ D.($\frac{{v}_{A}^{2}+{v}_{B}^{2}}{2}$)${\;}^{\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如图为小车在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A、B、C、D、E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3=5.85cm,x4=7.16cm.求纸带上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在打B点时木块的速度为vB=0.39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1.3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