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天体之间才有万有引力
B.计算任意两个球体间的万有引力,距离都可以取二者的球心距
C.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首次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它没有单位
D.牛顿将动力学关系(牛顿第二、三定律)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结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质点之间、两个均匀球体之间或质点与球体之间.卡文迪许发现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解答 解:A、所有的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故A错误;
B、计算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万有引力,距离可以取两者的球心距离,故B错误;
C、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首先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单位是$N•{m}_{\;}^{2}/k{g}_{\;}^{2}$,故C错误;
D、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质点之间、两个均匀球体之间或质点与球体之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于物理学上重要实验、发现和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从公式的适用条件、物理意义、各量的单位等等全面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分别接有R1、R2,R1=R2=10Ω,初、次级线圈的匝数之比N1:N2=2:1,R2两端电压为10V,则R1两端的电压为(  )
A.5VB.10VC.15VD.2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池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距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上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
B.M点电势升高
C.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将减小
D.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电场力做功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在电路图中,R1=2Ω,R2=4Ω,电压表示数为3V.求:
(1)通过电阻R1上的电流多大
(2)电阻R2上每分钟放出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相对地面静止,离地面高度一定
C.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比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更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建筑工地上常用的一种“深穴打夯机”如图所示,电动机带动两个滚轮始终匀速转动.当夯杆在深穴底时,两个滚轮紧压夯杆,依靠摩擦力将夯杆提上来,在夯杆下端达到深穴口前,两个滚轮彼此分开,使夯杆下端与地面相平时,速度正好为零;然后,夯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回深坑,夯实坑底;两个滚轮再次压紧,夯杆再次被提上来,如此循环运动.已知两个滚轮边缘的速度相同为v=3m/s,每个滚轮对夯杆的正压力N=3.25×104 N,滚轮和夯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夯杆的质量m=2×103kg,坑深h=13.95m.假定在打夯的过程中坑的深度变化不大,可以视为不变.取g=10m/s2.求:
(1)夯杆加速上升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两个滚轮彼此分开时,夯杆下端到坑底的距离;
(3)一个完整的上升下降过程,夯杆的运动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汽车沿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象如图,则下列关于该汽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4s末,汽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6~l0s内.汽车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C.第12s末,汽车的加速度为-lm/s2D.汽车在0~4s内的位移大小为2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如图,用a、b两轻绳把一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并保持静止.已知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b绳水平.画出小球的受力图,并求a、b两轻绳中各自的张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