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同步卫星的发射方法是变轨发射,即先把卫星发射到离地面高度为200km--300km的圆形轨道上,这条轨道叫停泊轨道;如图5所示,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上的P点时,末级火箭点火工作,使卫星进入一条大的椭圆轨道,其远地点恰好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处,这条轨道叫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Q时,再开动卫星上的发动机,使之进入同步轨道,也叫静止轨道. 关于同步卫星及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P点火箭点火和Q点开动发动机的目的都是使卫星加速,因此,卫星在静止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在停泊轨道运行的线速度
B.在P点火箭点火和Q点开动发动机的目的都是使卫星加速,因此,卫星静止轨道上运行的机械能大于在停泊轨道运行的机械能
C.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范围为7.9km/s~ll.2km/s
D.所有地球同步卫星的静止轨道都相同

分析 根据卫星变轨原理分析火箭点火时卫星速度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判断速度大小,根据地球同步卫星的规律可得出D项.

解答 解:A、根据变轨的原理知,在P点火箭点火和Q点开动发动机的目的都是使卫星加速.当卫星做圆周运动,由G$\frac{Mm}{{r}^{2}}$=m$\frac{{v}^{2}}{r}$,得 v=$\sqrt{\frac{GM}{r}}$,可知,卫星在静止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在停泊轨道运行的线速度,故A错误;
B、在P点火箭点火和Q点开动发动机的目的都是使卫星加速,由能量守恒知,卫星在静止轨道上运行的机械能大于在停泊轨道运行的机械能,故B正确;
C、在转移轨道的远地点,卫星加速以后才能进入同步卫星轨道,所以远地点的速度一定小于同步卫星的速度(约为2.6km/s),则转移轨道速度的范围是2.6km/s~11.2km/s.故C错误;
D、所有的地球同步卫星的静止轨道都相同,并且都在赤道平面上,高度一定,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卫星变轨问题,要注意明确变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明确离心运动的原理,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最大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匀强磁场垂直于软导线回路平面,由于磁场发生变化,回路变为圆形,则磁场可能是(  )
A.方向向里,逐渐增强B.方向向里,逐渐减弱
C.方向向外,逐渐增强D.方向向外,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s内的位移为15m.(g取10m/s2)求:
(1)物体下落的总时间;
(2)物体下落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科学家是(  )
A.牛顿B.奥斯特C.库仑D.伽利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设M、N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两球平衡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若M、N两球电荷量均增大为2q,两球距离不变时,N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4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用如图甲所示的电流通过乙图中的电阻R=10Ω,则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在科普读物上看到:“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从伸长量为x到恢复原长过程中,弹力做的功w=$\frac{1}{2}$kx2”.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

A.将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地固定一刻度尺,当弹簧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时其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1,如图甲所示.
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弹簧上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时,弹簧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2,如图乙所示.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rac{F}{{x}_{2}-{x}_{1}}$..
C.把实验桌放到弹簧附近,将一端带有定滑轮、两端装有光电门的长木板放在桌面上,使滑轮正好在弹簧的正上方,用垫块垫起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如图丙所示(未放小车时).
D.用天平测得小车(带有遮光条)的质量为M,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宽度d.
E.打开光电门的开关,让小车从光电门的上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未连弹簧),测得小车通过光电门B和A时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改变垫块的位置,重复调节,直到△t1=△t2时保持木板和垫块的位置不变.
F.用细线通过滑轮将弹簧和小车相连,将小车拉到光电门B的上方某处,此时弹簧上端在刻度尺上对应的示数为x3,已知(x3-x1)小于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得小车先后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frac{1}{2}$k(x3-x12=$\frac{1}{2}M(\frac{d}{△t{′}_{2}})^{2}-\frac{1}{2}M(\frac{d}{△t{′}_{1}})^{2}$(用实验中测量的符号表示)就验证了W=$\frac{1}{2}$kx2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2015年9月3日,20架直升机在空中组成数字“70”字样,将抗战胜利70周年“大写”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行员认为自己处于静止状态,则他选取的参考系可能是(  )
A.天安门城楼B.邻近的直升机
C.飞机上的旋翼D.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红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5s末的速度是8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6m/s.则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9m/sB.9.3m/sC.10m/sD.10.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