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质量为20kg的物体若用20N的水平力牵引它,刚好能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问:若改用50N拉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7°的夹角向斜上方拉它,使物体由静止出发在水平面上前进2.3m,它的速度多大?在前进2.3m时撤去拉力,又经过3s,物体的速度多大(sin37°=0.6,cos37'°=0.8,g取10m/s2)?

分析 根据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得出动摩擦因数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用斜向上拉力作用时的加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撤去拉力后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 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

解答 解: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则f=20N.
$μ=\frac{f}{N}=\frac{20}{200}$=0.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θ-f=ma
N+Fsinθ=mg
f=μN
由上述三式解得:
a=$\frac{Fcosθ-μ(mg-Fsinθ)}{m}=\frac{2.3}{2}m/{s}^{2}$=1.15m/s2
$v=\sqrt{2as}=\sqrt{2×1.15×2.3}m/s=2.3m/s$
撤去拉力后:a1=μg=1m/s2
物体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t1=$\frac{v}{{a}_{1}}=\frac{2.3}{1}s=2.3s<3s$,此时物体已停下
所以v1=0
答:物体由静止出发在水平面上前进2.3m,它的速度为2.3m/s,在前进2.3m时撤去拉力,又经过3s,物体的速度为零.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注意在本题中不是摩擦力不变,而是动摩擦因数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灯泡均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则(  )
A.A灯变亮,B灯变暗B.A灯和B灯都变亮
C.电源的输出功率减小D.电源的工作效率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机车牵引力一定,在平直轨道上以a1=1m/s2的加速度行驶,因若干节车厢脱钩,加速度变为a2=2m/s2.设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1倍,则脱落车厢的质量与原机车总质量之比等于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为某质点所受合力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各段时间内合力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相同.设质点从静止开始运动,由此可判定(  )
A.质点向前运动,再返回原处停止B.质点不断地往复运动
C.质点始终向前运动D.t=3s时,质点的瞬时速度等于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物块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取g=10m/s2,由图象可知(  )
A.在2s~4s内,力F=0B.在0~2s内,力F逐渐变小
C.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D.0-6s内物块运动的总位移为1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两电阻分别标有“5kΩ,0.5W”和“15kΩ,0.24W”.若将它们串联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80伏;若将它们并联,总电流为允许通过的最大值时,总功率为0.67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足够长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某一角度θ(0<θ<90°),其中MN和PQ平行且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ab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当流过ab棒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时,金属棒ab在这一过程中下滑的位移大小为(  )
A.$\frac{qR}{4BL}$B.$\frac{qR}{2BL}$C.$\frac{qR}{BL}$D.$\frac{2qR}{B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在一真空区域中,AB、CD是圆O的两条直径,在A、B两点上各放置电荷量为+Q和-Q的点电荷,设C、D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C、ED,电势分别为φC、φ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C与ED相同,φC与φD不相等B.EC与ED不相同,φC与φD相等
C.EC与ED相同,φC与φD相等D.EC与ED不相同,φC与φD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三个等势面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正电荷由c经a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W1,若由c经b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W2,则W1与W2,c、d两点的电势φc,φd关系为(  )
A.W1=W2  φc<φdB.W1=W2    φc>φdC.W1>W2   φc>φdD.W1<W2     φc<φ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