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五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水平力F推着它们匀速运动,求2、3两物体间的弹力的大小.

分析 整体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再以3、4、5为研究对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方程联立求解.

解答 解:设每个物体的质量为m,整体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μ•5mg;
以3、4、5为研究对象,设2、3之间的弹力大小为T,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T=3μmg,
解得:T=$\frac{3}{5}F$.
答:2、3两物体间的弹力为$\frac{3}{5}F$.

点评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下表所示.
t/s05101520253035404550
v/(km.h-120304050505050352050
(1)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各段时间内的运动特点:
在0~15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增加10km/h; 在15~30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50km/h.在35~45s内汽车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减小15km/h.
(2)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答卷中的坐标系中标出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大平板A、B间的距离是d,两板间电压为U,B板接地.现将负电荷逆着电场线方向由A板移到B板.若用x表示该电荷到A板的距离,则该电荷所到之处的电势φ随x变化的图线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斜面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P、Q为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电物体,电性相同,将物体P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当物体Q放在与P等高(PQ连线水平)且与物体P相距为r的右侧位置时,P静止且不受摩擦力,现保持Q与P的距离r不变,将物体Q顺时针缓慢转过α角度(α=60°),整个过程斜面和P始终静止,则在Q旋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物体会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
B.斜面给物体P的作用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C.物体P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到0
D.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不断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汽车由甲地开出,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在0-t1和t1-3t1两段时间内,汽车的(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从山东龙口港到辽宁大连港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运输路线.假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港,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B.“两天”和“下午三点”都指的是时间
C.“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时刻
D.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C.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D.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2cm,一端固定于质量m=3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至17cm时,物体恰好被拉动,( g=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1)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拉长至15cm时(物体在滑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物体静止时,若将弹簧拉长至15cm,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沿斜面下滑.
(1)求物体下滑时,摩擦力大小
(2)若物体被水平力F推着静止于斜面上并且物体恰好不上滑,则推力F为多大?(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