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G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D点的速度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以打A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答案】1

2)如下图所示:

【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某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描点法作出图象,如下图所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B. 电场强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C. 电容器的电容跟它两极所加电压成反比,跟它所带电量成正比

D. 外电路断开时,电动势数值上等于电源两极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球A沿光滑水平面运动,对A施加一作用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F,此过程A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6kg·ms,则F作用的过程(

A. A的动量一定减小

B. A的动量一定增大

C. A动量大小可能不变

D. A受到的合力冲量大小为6N·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央电视台有这样一个节目:让父母手拉手站在绝缘台上,父亲手扶一装置来回答问题,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不完所给的问题,工作人员经过操作使回答问题的父母怒发冲冠(头发直立而散开),从物理学原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空气对头发的作用结果

B.一种魔术现象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使带同种电荷的头发相斥而散开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圆柱形的气缸上部有小挡板,可以阻止活塞滑离气缸,气缸内部的高度为d ,质量不计的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开始时活塞离底部高度为2d/3 ,温度为t1=27 ,外界大气压强为P0=1atm ,现对气体缓缓加热,求:

①当气体温度升高到t2=127时,活塞升高了多少?

②当气体温度升高到t3=357时,缸内气体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秒末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秒末静止,动摩擦因数不变.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βθ,若汽车牵引力做功为W,t1秒内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克服地面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平均功率大小分别为P1和P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

A. 加速度 B.速度 C. 位移 D.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某点开始时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中的AB所示,则由图可知,在0-t2时间内( )

A. AB运动始终同向,BA运动的快

B. t1时刻B运动方向改变

C. 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A的加速度大

D. t2时刻,AB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正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实验台上,长木板有一滑块,滑块右侧固定一个轻质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两滑轮上的轻质细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滑轮的摩擦和弹簧测力计具有的弹性势能)

现用该实验装置进行以下两次实验:

放开钩码放开钩码,滑块加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轴,加速度a为横轴,得到的图乙中国坐标原点的图线1换一块长木板,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得到图乙中纵坐标截距大小等于b的图线2

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中得到的图线1经过坐标原点,说明滑块与长木板之间 (填光滑粗糙

2)如果在实验中测出了滑块的质量m、滑块移动的距离L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已知重力加速度g,则要验证机械能守恒,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动能的增加量=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3)在实验中,如果已测得滑块的质量m,重力加速度为g,则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