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B.普朗克常量h=$\frac{V_c}{E}$
C.入射光的频率为2Vc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D.入射光的频率为$\frac{V_c}{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frac{E}{2}$

分析 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写出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关系式即可正确求解;
B、由图象的斜率,从而求得普朗克常量;
C、根据EK=hv-hVc,入射光的频率为2Vc时,即可求出最大初动能;
D、若入射光的频率为$\frac{V_c}{2}$时,小于极限频率,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子.

解答 解:A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K=hv-W
其中W为金属的逸出功:W=hVc
所以有:EK=hv-hVc,由此结合图象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或者W=hVc
当入射光的频率为2Vc时,带入方程可知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故A正确,C错误;
B、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象的斜率即为普朗克常量h=$\frac{E}{{v}_{c}}$,故B错误;
D、若入射光的频率为$\frac{V_c}{2}$时,小于极限频率,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图象问题可以写出函数关系式结合数学知识求解,同时掌握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象的斜率含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短
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倾角θ=30°的斜面AB粗糙且绝缘,C为AB上的一点,且BC长为1m,在AC间放有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绝缘轻质弹簧,在弹簧所在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C为电场的边界线,电场强度E=$\frac{\sqrt{3}mg}{2q}$,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质点带正电的小物块,从B点开始以速度2m/s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接触弹簧后做变速运动,最后又被弹出电场区域,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有(  )
A.粗糙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frac{\sqrt{3}}{3}$
B.小物块进入电场向下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运动
C.小物块进入电场后小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小
D.小物块最后停在BC间,距C点0.3m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_{27}^{60}$Co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两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_{27}^{60}$Co的衰变方程是${\;}_{27}^{60}$Co→${\;}_{Z}^{A}$Ni+${\;}_{-1}^{0}$e+$\overline{{v}_{e}}$,其中$\overline{ν_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量为零,静止质量可以认为是零.C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7,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_{Z}^{A}$Ni的质量数为60,核电荷数为28(填数字) 
(2)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_{15}^{30}$P衰变成${\;}_{14}^{30}$Si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是正电子.${\;}_{15}^{32}$P是${\;}_{15}^{30}$P的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mg${\;}_{15}^{32}$P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估算4mg的${\;}_{15}^{32}$P经56天的衰变后还剩0.25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为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的函数关系曲线,F>0表示斥力,F<0表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将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乙分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仅在分子力的作用下运动,刚好能到达d点.上述运动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同时增大的阶段是(  )
A.从a到bB.从b到c
C.从c到dD.不存在这样的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钢瓶中储存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初始压强为3.0atm,由于阀门缓慢漏气,一段时间后,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到2.4atm,则漏出气体的质量占初始钢瓶内气体质量的百分比为(设瓶中气体温度不变)(  )
A.20%B.80%C.25%D.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封闭的空气如图甲所示,U型玻璃管粗细均匀,右端开口,己知外界大气压为76cm汞柱高,通过向U型玻璃管开口端缓慢注入水银可以改变气体的状态.
(1)实验中如乙图情形气体压强为80cmHg
(2)实验时某同学认为管子的横截面积S可不用测量,这一观点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
(3)数据测量多组对应的体积和压强后在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某同学以压强P为纵坐标,以体积V或空气柱长度)为横坐标来作图,你认为他这样处理数据能否方便地看出P与V间的关系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若不能,请写出你认为更合理的作图方式作出p-$\frac{1}{V}$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MN左端挡板处有一弹射装置P,右端N与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可忽略,传送带水平部分NQ的长度L=8m,皮带轮逆时针转动带动传送带以v=2m/s的速度匀速转动.MN上放置两个质量都为m=1kg的小物块A、B,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A、B静止,A、B间压缩一轻小弹簧,其弹性势能Ep=16J.现解除锁定,弹开A、B,并迅速移走弹簧,取g=10m/s2.试求:

(1)求A、B被弹开时物块B的速度大小;
(2)求物块B在传送带上向右滑行的最远距离及返回水平面MN时的速度vB′;
(3)若A与P相碰后静止,当物块B返回水平面MN时,A被P弹出且A、B相碰后粘接在一起向右滑动,要使A、B粘接体恰能离开Q点,求P在弹出A时对A做的功以及全过程中(自弹簧弹开A、B时开始)因摩擦而产生的总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时刻开始计时,经t1时间小球到达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的A点,经t2时间小球到达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的B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的大小与v0的大小有关B.t2=2t1
C.A、B两点速度大小之比为$\sqrt{2}$:$\sqrt{5}$D.A、B两点的高度差为$\frac{3{{v}_{0}}^{2}}{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