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般的家庭轿车都配备了千斤顶,如图所示是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

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讨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省高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图甲为t=0.25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P点(x=1.5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2m/s

B.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总相反

C.t=0.25s时,质点M正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在往正方向运动

D.t=1.25s时,质点K向右运动了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高一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2)A、B、C、D、E、F、G是纸带上7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 m;

(3)C点对应的速度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若实验后发现,实际所用交流电的频率高于50hz,则上述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是 .(填“偏大”,“偏小”,还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高一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增加B的重力,A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正确的是( )

A.悬挂滑轮的轴对滑轮的作用力一定增大

B.绳子对A的拉力一定增大

C.地面对A物体的摩擦力可能减少

D.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高一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和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A在B前3m处

C.3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次相遇

D.运动过程中B的加速度小于A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一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物体在斜坡顶端以1m/s的初速度和0.5m/s2 的加速度沿斜坡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斜坡长24米,求:

(1)物体滑到斜坡底端所用的时间.

(2)物体到达斜坡中点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汕头聿怀中学高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文科)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电流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正负离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B.与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C.与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D.在电源内部,从正极流向负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磁电式电流表的结构,蹄形磁铁和铁芯间的磁场是均匀地辐向分布,线圈中a、b两条导线长均为l,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I,两条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则( )

A.该磁场是匀强磁场

B.线圈平面总与磁场方向垂直

C.线圈将逆时针方向转动

D.a、b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小总为Il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