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所示,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的物块B和C,C紧靠着挡板P,B通过轻质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M=8kg的物块A连接,细绳平行于斜面,A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圆心角为60°、半径R=2m的$\frac{1}{6}$的光滑圆弧轨道的顶端a处,此时绳子恰好拉直且无张力;圆弧轨道最低端b与粗糙水平轨道bc相切,bc与一个半径r=0.2m的光滑圆轨道平滑连接.由静止释放A,当A滑至b时,C恰好离开挡板P,此时绳子断裂.已知A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细绳不可伸长.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求物块A滑至b处,绳子断后瞬间,A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3)为了让物块A能进入圆轨道且不脱轨,则bc间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 (1)根据A在a处和b处,ABC的受力和位置关系求得两次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和弹簧弹力,进而由胡克定律求得劲度系数;
(2)根据能量守恒求得A在b处的速度,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A受到的支持力,即可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得压力;
(3)根据物块A能进入圆轨道且不脱轨得到A可能到达的位置及速度,然后由机械能守恒得到A在c处的动能,即可根据动能定理求得bc距离.

解答 解:(1)A在a处时,绳子拉直无张力,弹簧压缩,设压缩量为x1,弹簧弹力为${F}_{1}=k{x}_{1}=mgsin30°=\frac{1}{2}mg$;
A在b处时,弹簧伸长,设伸长量为x2,那么,x1+x2=R=2m;又有当A滑至b时,C恰好离开挡板P,所以,弹簧弹力F2=kx2=mgsin30°=$\frac{1}{2}mg$;
所以,F1+F2=k(x1+x2)=2k(N),所以,$k=\frac{1}{2}mg(N/m)=5N/m$;
(2)A从a到b过程由,ABC及弹簧系统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且A在a处和b处,弹簧的形变量相同,故弹性势能不变,弹簧弹力做功为零;那么,ABC及弹簧系统机械能守恒;
设A在b处的速度为vb,那么,B的速度为A的速度在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故B的速度${v}_{B}={v}_{b}cos30°=\frac{\sqrt{3}}{2}{v}_{b}$,则由动能定理可得:$Mg(R-Rcos60°)-mg({x}_{1}+{x}_{2})sin30°=\frac{1}{2}M{{v}_{b}}^{2}$$+\frac{1}{2}m{{v}_{B}}^{2}$;
所以,vb=4m/s;
对物块A滑至b处,绳子断后瞬间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则有${F}_{N}-Mg=\frac{M{{v}_{b}}^{2}}{R}$,所以,${F}_{N}=Mg+\frac{M{{v}_{b}}^{2}}{R}=144N$;
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A滑至b处,绳子断后瞬间,A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44N;
(3)为了让物块A能进入圆轨道且不脱轨,那么,物块A在圆轨道上可能达到的最高点h≤r或者h=2r;
那么,当h=2r时,对物体A在最高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rac{Mv{′}^{2}}{r}≥Mg$;
A在圆轨道上运动,机械能守恒,所以,A在c处的动能${E}_{kc1}=\frac{1}{2}Mv{′}^{2}+2Mgr≥\frac{5}{2}Mgr=40J$;
当h≤r时,由机械能守恒可得A在c处的动能Ekc2=Mgh,所以,A在c处的动能为Ekc1≥40J或0≤Ekc2≤16J;
又有A在b处的动能${E}_{kb}=\frac{1}{2}M{{v}_{b}}^{2}=64J$;
A从b到c运动过程,只有摩擦力做功,且摩擦力f=μMg=8N;故由动能定理可得:-fLbc=Ekc-Ekb
所以,0≤Lab≤3m或6m≤Lbc≤8m;
答:(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N/m;
(2)物块A滑至b处,绳子断后瞬间,A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44N;
(3)为了让物块A能进入圆轨道且不脱轨,则bc间的距离为0≤Lab≤3m或6m≤Lbc≤8m.

点评 经典力学问题一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及运动过程做功情况,然后根据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及几何关系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上加速运动的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所受作用力大小有关
D.向心力使物体做圆周运动,说明向心力能够改变物体的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有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已知实验中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像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l=0.7m.

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用某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如图2所示的干涉图样,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的游标卡尺读数分别如图3、图4所示,求得相邻亮纹之间的间距△x=2.31mm.

(2)利用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测量结果就可算出这种单色光的波长,其字母表达式为λ=$\frac{△x•d}{L}$(用题目中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表示);带入数据,可计算出λ=660nm.
(3)下列现象中能够观察到的有AC.
A.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B.将光源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换一个两缝间距较大的双缝屏,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如图甲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CDE.(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B.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2)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2.9.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14:11;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frac{p_1}{p_1′+p_2′}$=1.01.
(3)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2)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76.80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虚线为该电场的等势线,带电粒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带负电
B.带电粒子可能由a运动到b再到c
C.带电粒子在a点电势能小于c点电势能
D.带电粒子在b点所受电场力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所示,长L=0.4m的水平轨道BC左端与固定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相切于B点,圆弧轨道的半径R=0.45m,BC右端与一倾角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在C点平滑连接,斜面顶端固定一轻质弹簧.一质量m=2kg的滑块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水平轨道后滑上斜面并压缩弹簧,第一次将弹簧压缩至D点时滑块速度减为0,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P=1.4J,已知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滑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1)滑块第一次经过圆轨道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光滑斜面轨道上CD的长度;
(3)滑块在BC上停止运动时距C点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经过时间t1速度达到v,再经过时间t2,由速度v增大到3v.在t1和t2两段时间内,外力F对物体做功之比为(  )
A.1:8B.1:5C.1:3D.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30m/s,v2=15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s0=37.5m时轿车司机才发现前方有货车,此时轿车立即刹车,货车仍以原速度匀速行驶,若轿车恰好不撞到货车,两车可视为质点.求轿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M、N两点各放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2q的完全相同的刚性金属球A和B,给A和B以大小相等的初动能E0(此时初动量的大小均为p0),使其相向运动一段距离后发生弹性正碰,碰后返回M、N两点的动能分别为E1和E2,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1和p2,则(  )
A.E1=E2=E0,p1=p2=p0B.E1=E2>E0,p1=p2>p0
C.碰撞发生在MN连线的中点D.碰撞发生在MN连线中点的左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