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放置一长为L=4.5m、质量为m1=0.5kg的木板A,一质量为m2=1kg的小物体B以初速度υ0=6m/s滑上A的上表面.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1,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10m/s2
(1)试分析判断小物体B能否从A的上表面滑出,若能滑出,求小物体B从A的上表面滑出所需要的时间.
(2)为使小物体B恰好不从A的上表面滑出,可以在小物体B开始滑上A的上表面的同时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恒力F,试求水平向右的恒力F的最小值.

分析 (1)分别对A和B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的加速度,若AB速度相等时,没有滑出,则不会滑出,根据速度关系求出速度相等的时间,再根据位移关系分析是否会滑出,若滑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求解时间;
(2)物体B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B到达A的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出B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恒力F.

解答 解:(1)分别对A和B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_{B}=\frac{-μ{m}_{2}g}{{m}_{2}}=-2m/{s}^{2}$,${a}_{A}=\frac{μ{m}_{2}g-{μ}_{0}({m}_{1}+{m}_{2})g}{{m}_{1}}=1m/{s}^{2}$,
设经过时间t,AB速度相等,则有v0+aBt=aAt,解得t=2s,
此过程中,A的位移${x}_{A}=\frac{1}{2}{a}_{A}{t}^{2}=\frac{1}{2}×1×4=2m$,B的位移${x}_{B}={v}_{0}t+\frac{1}{2}{a}_{B}{t}^{2}=6×2-\frac{1}{2}×2×4=8m$,
因为xB-xA=6m>4.5m,则B能从A上滑出,
设经过时间t1小物体B从A的上表面滑出,则有:
${v}_{0}{t}_{1}+\frac{1}{2}{a}_{B}{{t}_{1}}^{2}-\frac{1}{2}{a}_{A}{{t}_{1}}^{2}=L$
解得:t1=1s
(2)物体B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B到达A的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vt,A此时的加速度为a
设经过的时间为t2,则:v0-aBt2=at2,${v}_{0}{t}_{2}+\frac{1}{2}{a}_{B}{{t}_{2}}^{2}-\frac{1}{2}{a}_{\;}{{t}_{2}}^{2}=L$
解得:t2=1.5s,a=2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2g-μ0(m1+m2)g=m1a
解得:F=0.5N,
则水平向右的恒力F的最小值为0.5N
答:(1)小物体B能从A的上表面滑出,小物体B从A的上表面滑出所需要的时间为1s.
(2)水平向右的恒力F的最小值为0.5N.

点评 本题除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关键要分析临界条件.当一个物体刚好不滑出另一个物体时两者速度相同,而且位移还存在关系,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量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v=\frac{△x}{△t}$,当△t非常非常小时,$\frac{△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思维法
B.在不需要考虑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C.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一个人在离地面5米高处,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物体(g=10m/s2),下面正确的是(  )
A.2秒末物体达到最高点,1秒末物体达到最大高度的一半
B.2秒末物体瞬时速度为零,1秒末物体的速度为初速度的一半
C.2秒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D.3秒末物体的位移为1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关于物理学家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最先提出了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B.伽利略为了证明匀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而不是与位移成正比,他测出了物体的瞬时速度和时间,证明了v∝t
C.开普勒对天体的运行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记录,并从中总结出了行星的运行规律,叫开普勒三定律
D.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不可能在现实中进行验证,所以实验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小球从光滑的半径为t圆弧轨道下滑至水平轨道末端时,光电装置被触动,控制电路会使转筒立刻以某一角速度匀速连续转动起来.转筒的底面半径为R,已知轨道末端与转筒上部相平,与转筒的转轴距离为L,且与转筒侧壁上的小孔的高度差为h;开始时转筒静止,且小孔正对着轨道方向.现让一小球从圆弧轨道上的某处无初速滑下,若正好能钻入转筒的小孔(小孔比小球略大,小球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到达圆弧轨道的最低端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2)转筒转动的角速度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应参照交流的最大值
B.对于正弦式交流来说,任意四分之一周期内其最大值是有效值的$\sqrt{2}$倍
C.闭合电路在磁场内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内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流过的电量与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将变大
B.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C.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
D.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E.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如果油膜没有充分展开,测出来的分子大小将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处于n=1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波长为λ的光子后,均跃迁到n=4激发态,氢原子从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最多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其中从n=4激发态跃迁到n=2激发态发射光的波长为5倍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变,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1
B.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9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9:1
D.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1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