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入电压为7200V的交变电压,r为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且r=5Ω,电器RL的规格为“220V 880W”,已知该电器正常工作,由此可知(  )
A.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0:1B.原线圈中的电流为4A
C.副线圈中的电流为2 A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880 W

分析 根据瞬时值的表达式可以求得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等,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 解:由电器RL正常工作,可得通过副线圈的电流I═$\frac{880}{220}$A=4A,故选项C错误;
副线圈导线上的电压损失Ur=4×5V=20V,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220V+20V=240V,因此原、副线圈的匝数比═7200:240=30:1,选项A正确;
又P1=P2=U2I2=240×4W=960W,故选项D错误;
根据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原线圈中的电流${I}_{1}^{\;}=\frac{1}{30}{I}_{2}^{\;}=\frac{1}{30}×4A=\frac{2}{15}A$,选项B错误.
故选:A

点评 掌握住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最大值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决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一位同学设计实验以验证奥斯特实验的结论,以下操作及判断正确的是(  )
A.让电流由东向西流过水平放置的直导线,直导线的小磁针不会发生转动
B.让电流由东向西流过水平放置的直导线,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会发生转动
C.让电流由北向南流过水平放置的直导线,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不会发生转动
D.让电流由北向南流过水平放置的直导线,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会发生转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电阻R1=8Ω,电动机绕组电阻R0=2Ω,当电键K断开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2.88W;当电键K闭合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2W.若电源的电动势为6V.求:
(1)电源内阻大小;
(2)电键K闭合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
(3)电键K闭合时,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V,内电阻不能忽略.闭合S后,调整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U=2V,在这一过程中(  )
A.通过R1的电流增大,增大量为$\frac{△U}{{R}_{1}}$
B.通过R2的电流减小,减小量小于$\frac{△U}{{R}_{2}}$
C.R2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小量为△U
D.路端电压增大,增大量为△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l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动触头在a端时合上电键S,将R2的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移动,若三个电表Al、A2和V的示数分别用I1、I2和U表示.则各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I1增大,I2不变,U增大B.I1减小,I2增大,U减小
C.I1增大,I2减小,U增大D.Il减小,I2不变,U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10V,电阻R1=21Ω,电解槽的电阻R0=0.5Ω,电键S1始终闭合.当电键S2断开时,电阻R1的电功率是525W;当电键S2闭合时,电阻R1的电功率是336W,求:
(1)电源的内电阻;
(2)当电键S2闭合时流过电源的电流以及电解槽内每秒产生的化学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一块手机电池的标签.你从中可以了解关于电池的哪些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A、B、C三根完全相同的通电导体棒质量均为m,B、C两根平行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A放在B、C连线的中垂线上,截面如图所示,ABC组成等边三角形,三根导体棒都通有等大的电流,A中电流垂直纸面向外,B、C中的电流垂直纸面向里,三根导体棒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两导线对地面的压力为$\frac{1}{2}$mgB.B、C两导线对地面的压力为mg
C.地面对B导线的摩擦力大小为$\frac{\sqrt{3}}{6}$mgD.地面对B导线的摩擦力大小为$\frac{\sqrt{3}}{3}$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第2s内,质点(1)(2)(3)做加速运动
B.在第2s末,质点(2)(3)偏离出发点位移相同
C.四个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在第2s末,质点(4)回到出发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