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水平速度击中木块,子弹在木块中的深度为d;若此木块不固定,而是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仍用原来的子弹以原来的水平速度射击木块,设两种情况下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相同,则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是多少?

分析 若木块固定,对子弹射入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列式,若木块不固定,对子弹射入的过程,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列式,联立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子弹的初速度为v0,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为f,
若木块固定,对子弹射入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0-\frac{1}{2}m{{v}_{0}}^{2}=-fd$
若木块不固定,对子弹射入的过程,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子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m)v,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frac{1}{2}m{v}_{0}-\frac{1}{2}(M+m){v}^{2}=fx$
联立方程解得:x=$\frac{Md}{M+m}$
答: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是$\frac{Md}{M+m}$.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物体得运动情况,明确木块固定与不固定的区别,注意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规定正方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某潜水员在检查装有透明液体的圆柱体深井,当潜水员的眼睛在井中心轴位置且在液面下h2=lm处
时,他看到容器口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顶角为60°的倒立圆锥里,已知井口距离井液面的距离h1=1m,圆柱体的横切面半径r=$\frac{4}{3}$$\sqrt{3}$m.
①求容器中液体的折射率.
②身高为l.6m的人站在井边离井口3m处的地方,他能看到潜水员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图中,那一幅是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的粗糙斜面AB下端与半径为R=1m的光滑圆弧轨道BCD相切于B点,C是最低点,D点与圆心O等高,整个装置竖直放置,斜面长为L=4m,现有一个质量为m=0.1kg的小物体P从斜面AB上端的A点无初速度下滑.若物体P与斜面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P第一次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vC
(2)物体P第一次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N
(3)物体P对C点处轨道的最小压力FN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物体的厚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厚度为11.700mm.若将可动刻度逆时针转过72°(从右向左看),则读数为11.80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质量为0.1kg的小物块粗糙水平桌面上滑行4m后以3.0m/s的速度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桌面高0.45m,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s2.则(  )
A.小物块的初速度是5m/s
B.小物块的水平射程为1.2m
C.小物块在桌面上克服摩擦力做8J的功
D.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为0.9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车中悬挂的小球A和车水平底板上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A的悬线与竖直线有一定夹角.这段时间内关于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块B不受摩擦力作用
B.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右
C.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
D.因小车的运动性质不能确定,故B受到的摩擦力情况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氢原子部分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4种不同金属的逸出功如表所示,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2激发态,发射的光子能让表中几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金属CskNaCa
逸出功(eV)1.882.252.292.69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