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某同学验证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思路是,通过改变悬挂小钩码的质量,改变小车所受拉力,并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将每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观察图线特点.

(1)实验中应该满足:钩码的质量m和小车质量M的关系:M>>m.
(2)如图2所示为本实验中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则用T、x1、x2…x6表示小车加速度大小a=$\frac{{x}_{6}+{x}_{5}+{x}_{4}-{x}_{3}-{x}_{2}-{x}_{1}}{9{T}^{2}}$.计算得加速度大小a=0.64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经过6次实验,获得了6组对应的小车所受合力F、小车加速度a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线,得到如图3所示的a-F图线.发现图线不过原点,经排查发现:并非人为的偶然误差所致,那么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小车前进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

分析 要求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需求出绳子的拉力,而要求绳子的拉力,应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以M为研究对象求出绳子的拉力,通过比较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和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 解:(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
解得:a=$\frac{mg}{M+m}$
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为:F=Ma=$\frac{M}{M+m}$mg
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2)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0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
a=$\frac{1}{3}$(a1+a2+a3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a=$\frac{{x}_{6}+{x}_{5}+{x}_{4}-{x}_{3}-{x}_{2}-{x}_{1}}{9{T}^{2}}$,
带入数据得:a=$\frac{0.1026+0.0961+0.0895-0.0833-0.0768-0.0705}{0.09}$m/s2=0.64m/s2
(3)从图中发现有拉力时,没有加速度,所以原因可能是小车前进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
故答案为:(1)M>>m;(2)$\frac{{x}_{6}+{x}_{5}+{x}_{4}-{x}_{3}-{x}_{2}-{x}_{1}}{9{T}^{2}}$,0.64;(3)小车前进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

点评 只要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与实验原理有关,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器材为:铁架台,约50cm的不可伸长的细线,带孔的小铁球,光电门和计时器(可以记录挡光的时间),量角器,刻度尺,游标卡尺.
实验前先查阅资料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再将细线穿过小铁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在小球轨迹的最低点安装好光电门,依次测量摆线的长度l,摆球的直径d,测量摆角θ,从静止开始释放小球,摆球通过光电门时记录时间t.

(1)用5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刻度线如图2(中间若干刻度线未画出),则d=2.058cm.
(2)若$g(l+\frac{d}{2})(1-cosθ)=\frac{{d}^{2}}{2{t}^{2}}$等式在误差范围内成立,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3)除空气阻力以及量角器、刻度尺、游标卡尺测量产生的误差,再写出一个主要的误差绳子在摆动过程中长度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处于匀强磁场中的通电线圈可绕中心轴O转动,当线圈处于图中哪些位置时磁场力使线圈逆时针方向转动(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是一个货物运输装置示意图,BC是平台,AB是长L=12m的传送带,BA两端的高度差h=2.4m.传送带在电动机M的带动下顺时针匀速转动,安全运行的最大速度为vm=6m/s.假设断电后,电动机和传送带都立即停止运动.现把一个质量为20kg的货物,轻轻放上传送带上的A点,然后被传送带运输到平台BC上,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由于传送带较为平坦,可把货物对传送带的总压力的大小近似等于货物的重力:由于轮轴等方面的摩擦,电动机(转化为机械功)的效率为80%.取g=10m/s2.求:

(1)要使该货物能到达BC平台,求电动机需工作的最短时间.
(2)要把货物尽快地运送到BC平台,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至少能多大?
(3)如果电动机接在输出电压为120V的恒压电源上,电动机的内阻r=6Ω,在把货物最快地运送到BC平台的过程中,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共有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甲为一段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现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

(1)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倍率为“×10”)粗测其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R=200Ω.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此金属导线的直径d,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d=3.208 mm;
用游标卡尺测量此新型导电材料的长度L,测量结果如丁所示,则L=50.15mm;
(3)采用以下器材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其电阻:
A.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2Ω
B.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20Ω,额定电流1A
D.电源  E  电动势6V
F.电键K,导线若干
在方框图1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电路,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现导电材料棒电阻率的测量值明显偏小,
经检查发现实物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该导线是:⑤(用导线的序号表示)
(5)如果(3)问实验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并测出该棒的长度为上、直径为d,则该材料的电阻率ρ=$\frac{πU{d}^{2}}{4IL}$(I、U、L、d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在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力传感器可测得细线上的拉力大小),力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该同学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2.10mm
(2)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D
A.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B.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D.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3)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测量出滑块在A位置时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x,则滑块的加速度a=$\frac{{d}^{2}}{2x{t}^{2}}$(用d、t、x表示)
(4)为探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要作出它们的线性关系图象,处理数据时纵轴为F,横轴应为D
A.t    B.t2    C.$\frac{1}{t}$   D.$\frac{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甲、乙两位同学要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阻值约1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阻Rx
B.电源E:电动势约为3V
C.电流表A1:量程为5mA,内阻r1不超过10Ω
D.电流表A2:量程为1mA,内阻r2为50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Ω
F.电阻箱R′:阻值0~9999.9Ω
G.开关、导线若干
(1)由于没有电压表,甲同学利用电流表A2和电阻箱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则电流表A2应与电阻箱串联,电阻箱的阻值应为2950Ω.用 表示A2改装后的电压表,在测量Rx的图1实验电路中误差较小的是B.
(2)为测量电阻Rx,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电路,实验中只要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置固定,无论怎样调节电阻箱,分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变化都很小.他的操作步骤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放在最左端,闭合开关S;
B.将电阻箱阻值调节到零,调节滑动变器,使电流表A2指针达到满偏;
C.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指针达到半偏;
D.读出电阻箱的示数,记为R0
E.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请你根据已知量与测量量,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R0-r2.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frac{1}{3}$g.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frac{2}{3}$mgh
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rac{1}{3}$mgh
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frac{1}{3}$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一连通器与贮有水银的瓶M用软管相连,连通器的两直管A和B竖直放置,两管粗细相同且上端封闭,直管A和B内充有水银,当气体的温度为T0时,水银面的高度差h=10cm,两管空气柱长均为h1=10cm,A管中气体的压强P1=20cmHg.现使两管中的气体的温度都升高到2.4T0,同时调节M的高度,使B管中的水银面的高度不变,求流入A管的水银柱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