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娱乐风洞”是一项将科技与惊险相结合的娱乐项目,它能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把表演者“吹”起来.假设风洞内向上的风量和风速保持不变,表演者调整身体的姿态,通过改变受风面积(表演者在垂直风力方向的投影面积),来改变所受向上风力的大小.已知人体所受风力大小与受风面积成正比,人水平横躺时受风面积最大,设为S0,站立时受风面积为$\frac{1}{8}$S0;当受风面积为$\frac{1}{2}$S0时,表演者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如图所示,某次表演中,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表演者由静止以站立身姿从A位置下落,经过B位置时调整为水平横躺身姿(不计调整过程的时间和速度变化),运动到C位置速度恰好减为零.关于表演者下落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A至B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大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
B.从A至B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小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
C.从A至B过程表演者动能的变化量大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所做的功
D.从A至B过程表演者动量变化量的数值小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受风力冲量的数值

分析 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结合运动学公式分析运动时间关系.对两个过程分别动能定理列式,分析从A至B过程表演者动能的变化量从B 至C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所做的功的大小关系.由动量定理分析冲量关系.

解答 解:A、设人水平横躺时受到的风力大小为Fm,由于人体受风力大小与正对面积成正比,故人站立时风力为$\frac{1}{8}$Fm
由于受风力有效面积是最大值的一半时,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故可以求得人的重力 G=$\frac{1}{2}$Fm,即有 Fm=2G.
则从A至B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为 a1=$\frac{G-\frac{1}{8}{F}_{m}}{m}$=$\frac{mg-\frac{1}{8}×2×mg}{m}$=0.75g
从B至C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大小为 a2=$\frac{{F}_{m}-G}{m}$=$\frac{2mg-mg}{m}$=g,因此从A至B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小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故A错误;
B、设B点的速度为v,则从A至B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 t1=$\frac{v}{{a}_{1}}$=$\frac{4v}{3g}$.从B至C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 t2=$\frac{v}{{a}_{2}}$=$\frac{v}{g}$,则t1>t2,故B错误.
C、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从A至B过程表演者的位移 x1=$\frac{{v}^{2}}{2{a}_{1}}$,从B至C过程表演者的位移 x2=$\frac{{v}^{2}}{2{a}_{2}}$,故x1:x2=4:3
因而有 x1=$\frac{4}{7}$H
对A至B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表演者A至B动能的增量△Ek=(G-$\frac{1}{8}$Fm)•$\frac{4}{7}$H=$\frac{3}{7}$FmH
B至C克服风力做的功 W2=Fm•$\frac{3}{7}$H=$\frac{3}{7}$FmH
可知,△Ek=W2,即表演者A至B动能的增量等于B至C克服风力做的功,故C错误;
D、根据动量定理得:从A至B过程表演者动量变化量△p1=(G-$\frac{1}{8}$Fm)•t1=($\frac{1}{2}$Fm-$\frac{1}{8}$Fm)•$\frac{4v}{3g}$=$\frac{{F}_{m}v}{2g}$
从B至C过程表演者受风力冲量的数值 I2=Fm•t2=$\frac{{F}_{m}v}{g}$,则△p1<I2,即从A至B过程表演者动量变化量的数值小于从B至C过程表演者受风力冲量的数值.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关键将下降过程分为匀加速过程和匀减速过程,求出各个过程的加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判断.要知道动能关系可根据动能定理研究.冲量和动量关系可根据动量定理研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质量为m的绳子两端分别系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A、B间距离小于绳长,整条绳悬垂情况如图实线所示.今在绳的中点C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将绳子拉至如图虚线情况,则整条绳的重力势能(  )
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一个“V”形玻璃管ABC倒置于平面内,并处于场强大小为E=1×103V/m,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个重力为G=1×10-3N,电荷量为q=2×10-4C的带负电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小滑块与管壁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管长AB=BC=L=2m,倾角α=37°,B点是一段很短的光滑圆弧管,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A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000V
B.小滑块从A点第一次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
C.小滑块第一次速度为零的位置在C处
D.从开始运动到最后静止,小滑块通过的总路程为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一条宽马路上有A、B两车,在t=0时刻,两车刚好处于同一地点,接下来它们运动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4时间内的情景是(  )
A.A车在0~t2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2时刻改变运动方向
B.在t2时刻A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
C.在t4时刻,A车追上B车
D.在t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启动加速度为2m/s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50m,正好到达乙站,求:
(1)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位移
(2)汽车刹车滑行的时间
(3)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某种弹跳杆的结构如图甲所示,一根弹簧套在T型跳杆上,弹簧的下端固定在跳杆的底部,上端固定在一个套在跳杆上的脚踏板底部.一质量为M的小孩站在该种弹跳杆的脚踏板上,当他和跳杆处于竖直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从此刻起小孩做了一系列预备动作,使弹簧达到最大压缩量3x0,如图乙(a)所示;此后他开始进入正式的运动阶段.在正式运动阶段,小孩先保持稳定姿态竖直上升,在弹簧恢复原长时,小孩抓住跳杆,使得他和弹跳杆瞬间达到共同速度,如图乙(b)所示;紧接着他保持稳定姿态竖直上升到最大高度,如图乙(c)所示;然后自由下落.跳杆下端触地(不反弹)的同时小孩采取动作,使弹簧最大压缩量再次达到3x0;此后又保持稳定姿态竖直上升,…,重复上述过程.小孩运动的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跳杆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弹簧和脚踏板的质量、以及弹簧和脚踏板与跳杆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1)求弹跳杆中弹簧的劲度系数k,并在图丙中画出该弹簧弹力F的大小随弹簧压缩量x变化的示意图;
(2)借助弹簧弹力的大小F随弹簧压缩量x变化的F-x图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在图乙所示的过程中,小孩在上升阶段的最大速率;
(3)求在图乙所示的过程中,弹跳杆下端离地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飞车走壁”是一种传统的杂技艺术,演员骑车在倾角很大的桶面上做圆周运动而不掉下来.如图所示为剖面图,已知桶壁的倾角为θ,两个演员的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a、mb,且ma>mb.若使演员骑车做圆周运动时不受桶壁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的速度相同B.a处于高处,a的速度更大一些
C.桶面对a和b支持力是一样的D.a和b的加速度大小是一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AC为竖直方向的一条直径,A点有一光滑小孔,有一小环B套在圆环上,用一细线栓在小环B上,细线穿过小孔A,用拉力F拉小环B,使它沿圆周缓慢向上移动,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关于拉力F与圆环对小环的弹力FN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N的大小不变B.FN大小一直变小C.F先变小后变大D.F一直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组同学设计了“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细砂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细砂和小桶的总重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得.
①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已知实验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取纸带上每两个点为一个计数点A、B、C、D、E.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31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在不改变小车质量的情况下,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作出的a‐F 图线如图丙所示,其中F为砝码及砝码盘的总重力大小.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滑轮质量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已知在某一次实验中通过打出的纸带处理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通过天平称得小车质量为M,砝码和砝码盘总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图(c)中F0的大小为mg-(M+m)a(用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③根据图丙中作出的a‐F 图线,请写出一条对提高本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实验前要先平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