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用稳压电源和三根电阻丝R1,R2,R3来加热一桶水,三根电阻丝采用如图所示的几种连接方式,则供热最快的是(  )
A.B.C.D.

分析 通过串并联的电路的特点比较各种连接方式的总电阻大小,结合功率公式P=$\frac{{U}^{2}}{R}$比较功率的大小,从而比较供热的快慢.

解答 解:A图中总电阻最大,为R1+R2+R3.B图中的总电阻比R1、R2、R3三个电阻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C图中的总电阻大于R3,D图中的总电阻大于R1,可知B图中总电阻最小,根据P=$\frac{{U}^{2}}{R}$知,U相等时,功率最大,供热最快.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道串联电路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而并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发扬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46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至今中国已发射了逾百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9.8m/s2
B.卫星的环绕速度可能大于7.9km/s
C.卫星的环绕周期一定等于24h
D.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不一定在地心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t=0时刻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平均速度为$\overline{v}$,它们的$\overline{v}$-t图线分别为图中的直线A、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B.质点B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C.t=2s时,质点A、B相遇D.t=4s时,质点A、B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将一个力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小角度摆动时悬线上的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图线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t=0.8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B.t=0.5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C.摆球每次经过最低点的速度在不断减小
D.摆球摆动的周期是0.6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指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C.将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
D.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E.空调机作为制冷机使用时,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室内送到温度较高的室外,所以制冷机的工作不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在某星球表面,宇航员做了如下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轨道AB和圆弧轨道BC(半径为r)组成,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可测出相应的F大小.
(1)小球从静止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根据功的定义求外力做功W=mg(H-2r),借助传感器测得的弹力F求小球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v=$\sqrt{\frac{(F+mg)r}{m}}$ (用相关字母表示:已知m、H、r、F,设重力加速度为g)
(2)根据以上关系式,若实验测得两变量H与F呈线性关系,可猜测W与v2 呈线性关系(选填v、v2、$\sqrt{v}$、….).
(3)某同学意外得到该宇航员所作的F~H图象(如图乙),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该星球半径R=5000km,小球质量m=0.2kg,圆轨道BC半径r=0.2m;根据所学知识,求出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5 m/s2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500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关于机械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物体的回复力一定等于振动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B.做简谐运动的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其合力一定为0
C.火车过桥要慢行,目的是使驱动力频率远小于桥梁的固有频率,以免发生共振损坏桥梁
D.有机械振动一定能形成机械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AC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增减小车上的砝码后不需要重新调节长木板的倾角 
D.小车撞击到滑轮后立即关闭电源
(2)若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此实验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M>>m的条件.
(3)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3.20cm、xBC=3.63cm、xCD=4.06cm、xDE=4.47cm.xEF=4.89cm.xFG=5.33cm.己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a=0.42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罝,将小车更换为木块,在长木板保持水平的情况下,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次实验中砂和砂桶的质量为m,木块的质量为M,利用纸带测出的加速度为a,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μ=$\frac{F-Ma}{Mg}$.(试用上述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以及重物、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等.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三条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分别连一个绳套.
②他分别向两边拉住任意两个绳套,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是否相等.
③在墙上A、B两点钉两个钉子,将白纸固定在墙面上合适的位置,再将橡皮筋的两个绳套在两钉子上,测出此时三条橡皮筋的长.
④将重物挂在第三个绳套C上,测出并记录三条橡皮筋的长度并记下结点O的位置.
⑤取下白纸,画出受力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⑥换用不同的重物并改变A、B的位置重复实验.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判断橡皮筋的劲度系数是否相同;
(2)实验步骤④中,有一个重要遗漏是记下拉力的方向;
(3)实验步骤⑥中不要(选填:要、不要)保证O点位置不变;
(4)为了使实验更准确,下述做法不正确的是A:
A.A、B要一样高     B.A、B距离要适当
C.重物质量不能太大  D.橡皮筋要与墙面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